网络文化作品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网络文化作品>>平面类>>正文
 
河北地质大学华信学院:裸考:拆穿侥幸的“皇帝新衣”
2025-09-22 12:32  

“考前不翻书,考后等奇迹”,裸考正以“佛系应对”的伪装,成为部分大学生口中的“生存智慧”。他们将毫无准备的应试包装成“心态从容”,把自欺欺人的侥幸粉饰为“运气加持”,恰似穿着“皇帝新衣”的荒诞剧——众人明知其虚妄,裸考者却沉浸在自我营造的“体面”中。然而,当分数的冷水浇下,这场自导自演的骗局终将被拆穿。

裸考的“新衣”里,裹着最脆弱的侥幸心理。课堂上刷手机时安慰自己“考前看一眼就行”,截止日前抄作业时默念“考试不会这么细”,裸考者始终在为懒惰寻找借口,将希望寄托于虚无的“运气”。某高校期末考后调查显示,宣称“裸考稳过”的学生中,近七成成绩挂科或徘徊在及格线边缘。那些偶尔“裸考过关”的案例,被刻意放大为“成功经验”,却忽略了其背后极低的概率与课程难度的偶然因素。就像有人买彩票中了小额奖金便认定“靠运气能致富”,裸考者混淆了偶然与必然,用个别特例掩盖了普遍规律,在自我麻痹中丢失了基本的判断力。

这场“新衣骗局”,本质是对大学教育的曲解与亵渎。大学课程的价值从不在那张试卷的分数里,而在知识积累的过程与能力培养的细节中。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裸考“古代文学史”,或许能蒙对几首诗词作者,却无法理解文学思潮的演变逻辑;计算机专业的裸考者可能猜对编程语法填空,却写不出完整的功能代码。这些被忽略的“细节”,恰恰是专业能力的核心。把大学教育简化为“应付考试”,用裸考的投机取巧替代脚踏实地的钻研,本质上是对教育资源的浪费,更是对自我成长的放弃。就像建筑工人省略地基施工,只追求表面的光鲜,看似省事的操作,实则为未来埋下了崩塌的隐患。

拆穿裸考的“新衣”,需要回归学习的本质。真正的从容从不是毫无准备的“裸奔”,而是厚积薄发的笃定。那些在图书馆里梳理的笔记、课堂上追问的疑问、实验室里反复的调试,才是应对考试最坚实的“铠甲”。清华大学校训“行胜于言”,恰是对裸考心态的最好反驳:知识的获得从来没有捷径,能力的养成离不开点滴积累。当学生放下“侥幸能过关”的幻想,以“每节课都算数”的态度对待学习,才能真正收获大学教育的馈赠——不仅是成绩单上的数字,更是受用终身的思维方式与专业素养。

“皇帝新衣”的荒诞,在于自欺者的执迷不悟;裸考的虚妄,在于投机者的认知错位。大学是人生的修行场,而非运气的赌场。与其沉浸在侥幸的幻梦里,不如卸下虚假的“新衣”,以踏实为衣、以积累为履,在求知路上稳步前行。唯有如此,才能在青春的答卷上,写下无愧于心的答案。

编辑:息园芳

来源:河北地质大学华信学院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