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闭幕式上,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对冬奥志愿者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北京2022年冬奥会赛会志愿者招募的重要途径之一是高校,这些大学生志愿者积极将爱国之情转化为报国之行,用“志愿红”助燃“中国红”。他们作为一群具有号召力和感染力的大学生群体,是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探索的重要载体。
一、北京2022年冬奥会大学生志愿者的爱国体现
1、每一位北京冬奥会大学生志愿者都是一张中国名片
北京2022年冬奥会志愿者作为赛会文明交流互鉴的载体,他们就是一张张中国名片。经过层层的选拔和多次培训,张张名片上印证了文化之美、担当之义、奉献之情。志愿者的每一次服务都是最直接的爱国情感表达,国际友人正是通过这群微笑服务的志愿者感受到中国人的自信和自强,感受到国人对国家、对民族最炽热的情感。这份情感也是祖国的自豪,是国家的力量源泉。
2、大学生志愿者做好志愿服务工作离不开爱国情感的加持
大学生志愿者作为奉献社会的前行者、引领者,具有“奉献、有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在服务过程中,他们实现了自我价值,将个人的“小我”融入到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在志愿者背后更强大的精神支撑是爱国主义精神,为志愿者高质量完成志愿服务活动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大学生志愿者将志愿精神与爱国情感紧密结合,用志愿服务弘扬与时俱进的爱国精神,展示开拓创新的青春风采。
二、充分发挥大学生志愿者的作用,做好爱国主义教育
1、培养学生的志愿精神
志愿精神为高校的爱国主义教育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提供了鲜活的素材。以高校志愿服务行为为载体的志愿精神让学生们拥有更具冲击性的教育感悟。“奉献、有爱、互助、进步”构成了志愿精神的核心。以优秀志愿者宣讲为契机,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志愿服务典型的推广,进而辐射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志愿服务,这也是我们强有力的爱国主义教育实践队伍。培养志愿精神,强化爱国主义教育。
2、完善学校的志愿服务机制
北京冬奥会是一项大型国际赛事,大学生志愿者有幸参与其中,对学生的志愿服务能力有很大的提升。对于高校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大学生志愿者在志愿服务前期需要进行志愿相关技能培训,然而目前部分志愿服务组织的前期培训工作不到位,不利于志愿者工作的开展和自身能力的提升,甚至会降低志愿者的服务热情。志愿者整体素质提升,会带动学校志愿队伍的整体发展,形成积极的正向反馈。在志愿服务过程中形成有效的监督和后期的激励保障机制,保证志愿服务的效果,同时通过正向激励提高志愿者队伍的整体素质。让“大学生志愿者”这一群体成为更好的教育抓手。
3、结合时事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具有时代特色的教育,结合当下时政热点将大大提高教育的效果,同学们在亲身经历的事件中获得爱国主义教育会有更深刻的感悟。每一位志愿者都是平凡的人,但是他们用行动展现了他们的不平凡。这是爱国主义教育最有力的回响,更是爱国主义教育最鲜活的素材。
三、结语
冬奥赛场是展现中国青年精神风貌的重要平台。参与到北京冬奥会志愿服务工作,对于大学生志愿者来说,是自我锻炼的重要平台,实现了爱国主义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对于高校来说,真正实现了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外联动,将挖掘校内资源和运用社会资源充分结合,为校园文化增光添彩;对于国家来说,高质量的志愿服务向世界传递奥运精神,推广民族文化和地方文化,点滴行动中展现国人的爱国热情,向世界展现中国青年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
大到冬奥会上的志愿者身影、国际赛场上的中国制造,小到暑期社会实践中青年学子在田间地头的奋斗身影,高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可从多维度、多层次发力。通过树立学生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培养学生的志愿精神为爱国主义教育铺路搭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