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化作品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网络文化作品>>文章类>>正文
 
燕山大学:弘扬唐山抗震精神,凝聚时代奋进力量
2021-04-29 22:21  

1976年7月28日凌晨,唐山发生7.8级强烈地震,造成24万人遇难、16万人重伤,百年工业城市瞬间被夷为平地。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最大的一次灾难,给唐山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

40年后,2016年7月28日,习近平在河北省唐山市考察工作时讲到:“在同地震灾害斗争的过程中,唐山人民铸就了公而忘私、患难与共、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抗震精神。这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我们今天要继续弘扬抗震精神,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强大精神力量。”总书记将唐山抗震精神升华到中华民族精神的高度,凸显了其历史意义与时代价值。

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

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是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重要精神力量。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度,中国人民战胜灾害、谋求生存的斗争也从未停止过。

45年前,面对残酷的唐山震情,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铭记“时刻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铮铮誓言,公而忘私、抛家舍业,与灾区人民共克时艰、守望相助。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所展现的革命情怀、所呈现的英雄壮举、所显示的精神伟力,无不体现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无不浸润着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价值选择,无不展示着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鲜明本色。

患难与共的互助精神

患难与共的互助精神,是人类生生不息和蓬勃发展的重要条件,是我们战胜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的重要原因,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和社会文明、和谐程度的重要标杆。

地震发生后,强烈的地震造成了交通中断、通讯瘫痪,城市停水、停电。抢修通讯、供水、供电、恢复交通等生命线工程是唐山救灾的最紧迫的任务之一。中央据此迅速布置了各专业系统对口包干支援的任务,邮电、铁道、交通、电力、市政建设等部门立即行动,保证了上述系统工程恢复和重建的顺利进行。在整个抗震救灾过程中,先后有283个医疗队携带医药和医疗设备来到唐山,10万名重伤员被运往全国近百个城市救治。石家庄、邢台等地迅速建立多所“育红孤儿院”,地震遗孤受到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规模空前的生命大营救,历经险阻的千里大驰援,处处涌动的爱心奉献,向世人充分彰显了患难与共的团结互助精神,并随着时光流逝绵延至今。

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

多难兴邦,玉汝于成。中华民族是饱经磨难的民族,但无论遇到多少艰难险阻,无论遭遇怎样的悲情苦难,都从来不能使我们折服。

地震发生后,物质条件极度匮乏、生命遭受极度摧残。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唐山人民用“扶大厦于将倾、挽狂澜于既倒”的勇气,不畏余震肆虐,不顾天气恶劣,在震后短短时间内,解决了基本生活问题。震后十天,铁路通车;不到一个月,学校相继开学,工厂先后复产,商店次第开业;入冬前,百余万间简易住房起于废墟,所有灾民无一冻馁;灾后,疾病减少,瘟疫未萌;震后一年,唐山工业企业全面恢复生产;震后第二年,全市工业产值超过震前水平,农业生产得到全面恢复……正是凭着这种百折不挠、知难而进,不向灾难屈服,不向困难低头,泰山压顶不弯腰的奋斗精神,唐山人民创造了人类同大自然灾害斗争史上的奇迹。

勇往直前的进取精神

恩格斯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唐山大地震虽然瞬间把百万人口的工业重镇夷为平地,但没有摧毁唐山人民的坚强意志。“唐山抗震精神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唐山巨变,展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来唐山发表的讲话。

唐山,被誉为“中国近代工业摇篮”,曾一度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原材料供应基地。然而,1976年7月28日的地震相当于400枚广岛原子弹在这个著名的工业城市猛烈爆炸。如今,从震后废墟中走出的唐山经过45年的恢复重建和快速发展,已经走上了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转型的道路。目前,唐山煤炭保有量51.1亿吨,钢铁保有量60.6亿吨,是国家焦煤主要产区和全国三大铁矿区之一。

唐山大地震,不仅仅是一个城市的记忆,也是一代人的创伤和记忆。它是一枚催泪弹,却也让伤痛得以释怀。痛过之后,在四十多年的变化中,不管是如何艰难,唐山人始终积极向上,努力幸福地生活。也许,这样的幸福是为了缅怀失去的亲人,也是为了更好的未来。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奋斗,我们由衷敬佩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力量。当时光穿越厚重的历史,公而忘私、患难与共、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唐山抗震精神将永远留在我们心中。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