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领导是思政课建设根本保证。”近年来,江西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院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党委书记万玉青教授、院长雷筱芬教授不仅担任班级政治辅导员,还带头走进思政课堂。如今,学院党政领导讲思政课、听思政课,已经成为常态。学院紧扣改革创新要求,构建课前、课中、课后“三循环”改革体系,以“三步骤”实现模式、途径和方法创新,打造“有温度、有厚度、有强度”的思政课堂,真正发挥思政课不可替代的作用。
课前以“集体备课”为载体
“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思政课教师要想以透彻的学理和深刻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首先必须提升自身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学院重视思政课教师能力素质提升,思政部每周开展一次集体备课,每月开展一次学原著、悟原理“读书分享会”,分享学习心得体会,进行思想交流碰撞,提升教学科研能力,促使教师理直气壮讲好思政课。学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获批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和省级在线开放课程,学院教师主持和参与省级课题10余项。
课中以“新闻播报”为着力点
思政课教学离不开教师的主导,更离不开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学院思政课课堂设置“新闻播报”环节,利用课前10分钟,各班级以小组为单位播报国际国内新闻,提升学生的政治领悟能力、新闻捕捉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维分析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办公软件运用能力。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传导主流意识形态,直面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
课后以“红色寻根”为载体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学院着力打造思政课实践教学品牌——“守望信仰 红色寻根”。2017—2019年分别以“重上井冈山”和“转战中央苏区”“重走长征路湘西行”为主题,选拔师生队伍前往芦溪、莲花、永新、宁冈、井冈山和瑞金、兴国、于都、宁都、汝城、宜章等12个县市,走访各地党史办、县志办、博物馆和文化馆等60多家单位,通过调研、搜集史料、记录红色故事、访谈革命后人等方式,了解革命历史,重温革命征途的重大事件和撼动人心的革命故事,让师生切身体会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立鸿鹄志、做奋斗者。“寻根”队伍参编的《守望信仰——红色寻根之旅纪实》入选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文库》,“寻根”实践事迹被教育部《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发展报告》(2018)收录。“寻根”师生在实践途中参与拍摄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电影《半条被子》。
以“联合授课”实现模式创新
学院充分发挥思政课的统一性和多样性,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选修课,实施“专人专题联合授课”的教学模式,点对点、面对面地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促进教师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分专题进行深入研究,又实施全新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形势与政策》实施思政部和各系部 “分人分专题联合授课”的教学模式。各系部授课教师由党政干部、专兼职辅导员、专业课教师等担任,切实增强大学生对《形势与政策》课的获得感。
以“课程思政”实现途径创新
学院坚持筑牢思政课主阵地,同时积极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促进思政教育途径创新。通过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教案和教学设计等,充分挖掘其他课程的思政元素,实现“专业知识+思政教育”的融合,实现技能传授与价值引领的统一,协同推进其他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在《粮食饲料检验》课程思政改革中,由思政部教师和系部专业教师共同制定教学大纲,在特定的章节中提炼总结出思政元素并归纳出思政类型,实现思政课与专业课的有机融合,在专业学习中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让专业课飘出“思政味”。
以“技能竞赛”实现方法创新
学院注重思政课的启发教育,推动教学方法创新。在学院技能节上,设置“讲好校园故事”“讲好中国故事”竞赛项目,每年超2000名同学参加。项目竞赛由学生依据主题扩充内容,做好课件、完成工作页、参与答辩,历经初赛、复赛和决赛,在竞赛过程中激发学生爱校、爱党、爱国热情。2018年“讲好中国故事——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项目获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