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双手扶持千木茂,一心培育百花开。2025年我们迎来了我国第41个教师节。今年“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谱写教育强国建设华章”的主题,既是对教育本质的时代叩问,更是对全体教育工作者的殷切期许。优秀的教育工作者们以赤诚之心育桃李,以专业之力筑根基,让 “铸魂强师” 的使命在日常教学的点滴中落地生根。自即日起,学校公众号和官网将陆续推出“以匠心铸师魂 以初心赴使命”系列报道,聚焦身边那些践行教育家精神的身影,激励全校师生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建设特色高水平应用型民族师范大学不懈奋斗!

徐思海,从教32年,现任河北民族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党总支书记、教授,讲授《视唱练耳》专业课程。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河北省教育厅中小学美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为人师表,把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培养学生的担当意识、社会责任感。弘扬塞罕坝精神,构建 “大思政课” 育人格局。获河北省大中专学生 “三下乡” 社会实践活动优秀教师、承德市师德标兵、校教书育人楷模、优秀党务工作者、就业工作先进个人。
一
政治引领铸师魂,立德树人守初心
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融入专业教学,创建“红色文化涵育德行”育人品牌。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学习《我宣誓》重温入党誓词,坚定崇高信仰;学习《南泥湾》弘扬劳动精神 凝聚奋进力量;学习《黄河大合唱》让鲁艺精神中“文艺报国”的理想,成为学生专业追求的精神坐标。
二
思政元素进教学,立德树人全方位
作为省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河北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主要成员,关注课堂教学的育人效果。注重更新理念,传授方法,指导实践,强化应用,坚持创新,形成“专业教学+艺术实践+价值引领”育人体系。2017-2021年度连续获得教学质量考核优秀。
课堂上融入思政元素,提升育人效果。注重课程融合,提升综合素养。将视唱练耳课程与器乐、声乐、合唱指挥、舞蹈等课程相结合,培养适应未来岗位综合型人才。探索运用“感知-合作-交流-创新”为核心的学习法,将知识学习与深刻时代内涵相结合,与传播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焕发课堂活力。通过小组即兴创编表演、互相评价、师生角色转换等方式,既提升了学生“学”的效果,又培养学生“教”的能力。循循善诱,塑造健康人格。课堂上利用教学内容,阐释做人的道理,富有情感的风格,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实践中融入思政元素,发挥育人价值。把实践活动当作思想教育的载体,搭建实践育人平台。带领师生参加央视“中国梦 劳动美”五一特别节目、“中国梦 祖国颂”国庆特别节目、“启航2021”元旦跨年晚会、央视春晚、世界园艺博览会闭幕式演出、代表河北省参加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师生感受到新时代开放、自信的国家形象,增强了认同感和归属感。勇于担当,创新思政教育载体。聚焦党的奋斗历程,组织排演歌舞剧《情系塞罕坝》,并饰演塞罕坝机械林场第一届党委书记王尚海,用塞罕坝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获河北省“五个一工程”奖,国家艺术基金传播交流推广项目。
示范引领,培育新人。发挥 “传帮带” 作用,指导 3 名青年教师举办个人音乐会,其中崔净植老师获第十五届中国音乐金钟奖选拔赛青年组优秀奖。

三
“四维关爱”护航学生成长
建立“四维关爱”机制,即在思想上引导、心理疏导、学业帮扶、生活关怀等方面关注学生健康发展。帮扶留级学生树立了自信心,找到努力方向,竞选学生干部,并加入了党组织。培养的2名学生参加“九三”阅兵式,为母校争光。举办简历大赛,包联班级就业率达90%以上。
四
立足发展,推动科研育人互促共进
把科研当作立德树人重要载体,主研并参与社科基金、文旅厅等纵向课题5项,横向课题8项,发表论文11篇,出版专著1部。指导学生参加省市专业比赛一二等奖6次,获省市级优秀指导教师5次,市级文化精品奖1项,教学成果奖2项。
五
深耕地方服务,践行社会责任
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带领师生参加市县区旅游文化节、艺术节、展演和慰问部队、康养中心、扶贫村演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助力精神文明建设。担任“塞罕情家国梦”党史学习教育实践艺术团团长,荣获全国、河北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团队。
服务承德基础教育。作为河北省教育厅中小学美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主动对接承德市教育局,指导学校美育工作,在承德市2023年中小学音美教师基本功大赛和承德市第八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担任评审工作。


来源:河北民族师范学院
编辑:丛昱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