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在九月这个桃李飘香的季节,《师者风范》专栏继续讲述老师们秉承教育初心,严谨治学、倾心育人的故事,感受他们的教育情怀与精神力量,以更好地弘扬教育家精神,激励更多的教育工作者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今天,我们一起聆听崔建升老师的故事。
崔建升,河北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曾获国家海洋局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河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三等奖1项,以及河北省教学名师、河北省特殊津贴专家等荣誉称号。三十七载高校教师生涯,他以德施教,以德立身,做青年教师成长的引导者;他潜心治学,开拓创新,做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奋进者;他尽职尽责,建言献策,争当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践行者。

春风化雨润桃李,立德树人守初心
自研究生毕业踏入高校教坛的那一刻起,崔建升老师就将"做一名深受学生爱戴的好老师"作为毕生追求。三十七载春秋,他始终以赤子之心严于律己、为人师表,用高尚的师德风范浸润着一代代学子。在教学实践中,他满怀热忱地引入现代教育技术,创新教学方法,为学生们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悉心培养他们的合作交流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作为专业带头人,他追求卓越带领团队将《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和《环境监测》两门核心课程建设成为省级精品课程,并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污染防治攻坚成效等有机融入专业教学,这份教育情怀获得了业界的广泛赞誉,被教育部遴选为2021年首批3门环境类本科教育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视频点评专家。
崔老师待生如子,既在学业上严格要求,又在生活上无微不至。从本科生到研究生,从入学前教育到毕业就业,他都耐心指导、倾力相助。特别是在每年考研调剂的关键时刻,他总是主动为学生牵线搭桥,联系调剂院校和导师,不厌其烦地叮嘱复试注意事项。对于研究生,从踏入课题组的第一天起,他就会细心了解每位学生的职业规划和学业目标,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学生们动情地说:“崔老师课堂上严谨认真、耐心细致,课后交流因材施教、关怀备至。”正是这份对教育事业的赤诚之心,让崔老师桃李满天下,许多毕业二十多年的学生仍与他保持着密切的联系,经常分享事业发展与人生感悟。对此,崔老师深情地说:“学生们毕业后还愿意与我分享人生,这就是教师职业最大的幸福与荣耀。”

锐意创新育栋梁,躬耕教坛谱新篇
作为教育部高等学校环境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崔建升教授以满腔热忱带领教学团队锐意改革,坚持以质量为核心推进专业内涵式发展。在实施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和中外合作办学的过程中,他积极探索新时代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新路径,将OBE教育理念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机融合,构建了知识、能力、价值“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通过国际合作办学、留学生培养、教师访学交流等积极吸收国际先进教学经验,精心打造国际化工程实践平台,开展富有“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特色教学实践,着力培养学生解决复杂环境工程问题的综合能力,为环境工程专业高质量发展开辟了一条创新之路。
在青年教师培养方面,崔老师以饱满的热情坚持“以老带新、示范引领”。他经常深入青年教师课堂听课,课后及时给予改进建议;同时开放自己的课堂,通过示范教学展现先进教育理念和方法。他定期组织集体备课、教案研讨、课程思政专题交流等活动,带领全体教师以昂扬的斗志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在他的带领下“环境科学专业中外合作办学教学团队”荣获河北省优秀本科教学团队称号。他主持的教学改革成果先后获得河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三等奖1项。

知行合一担使命,绿水青山写赤诚
作为学科带头人,崔建升教授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抓好团队思想建设,通过专题讲座、学习研讨、塞罕坝机械林场主题实践等形式,不断提升团队教师的政治素养。他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满怀激情地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社会各界举办环保专题讲座,通过中外环境治理案例的生动对比,深情阐释中国共产党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让听众在感动中增进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同。
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崔老师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带领团队深入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污染防治攻坚”“碳达峰碳中和”“美丽河北建设”等专题研究。先后组织实施“深入推进绿色转型,确保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白洋淀污染防控与生态保护”“工业园区固废综合利用与无废城市建设”等重点调研项目。其中,《关于“三水”统筹协调推进白洋淀流域生态环境治理》的调研报告获得党中央、国家主要领导人的高度肯定和批示,为白洋淀生态治理提供了重要参考。

“能够在这个伟大时代从事生态环境教育事业,是我最大的幸运。”在这条育人路上,崔建升教授用三十七年的坚守诠释了“四有”好老师的深刻内涵。展望未来,他依然满怀激情,继续在立德树人的道路上坚定前行,为美丽中国建设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来源:河北科技大学
编辑:鲁良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