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风采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人物风采>>正文
 
【冀青榜样】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谢沆森考研复旦大学 :行远自迩,亦从从容容
2025-09-01 17:12  

道阻且远,但行远弥坚

心向阳光,祛一时焦虑

尽早准备,精准规划

科学备考,坚定信念

最终考研复旦大学

让我们走进谢沆森的故事

了解他的经验心得

个人简介

姓名:谢沆森

学院:控制工程学院

专业: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录取院校:复旦大学

考研专业:光电信息工程

初试成绩:365

获得荣誉:

2022年度优秀团员

2022-2023学年优秀学生干部

2022-2023学年校综合三等奖学金

行远自迩,致知正心

为何考研?对谢沆森来说,答案毫无疑问是深耕学术、求索新知。

为此,谢沆森早早便明确自己考研的目标。他着眼自身专业优势与未来职业规划,从环境现状和个人实际出发进行了充分考虑。最终,他将光电信息作为自己的考研方向。

在进一步细化目标,确定考研的院校和专业时,他首先关注的便是自己渴望深入研究的领域。精心挑选相关的院校以及专业;其次综合考虑自己的能力,分析各个院校专业的录取分数线、报录比和学科评估情况;最终大胆选择复旦大学的光电信息工程作为自己的目标,并为之不断努力。《礼记·大学》有云:“知止而后有定”——明确方向方能志向坚定。谢沆森的选择与行动,正是此古训的生动写照。

谢沆森生活照

焚膏继晷,兀兀穷年

谢沆森深刻领悟“木桶原理”的精髓:补齐短板方能行稳致远为了筑牢考研根基,他精心绘制了一份缜密的复习蓝图。

他在3月初便早早开始复习自己较为薄弱的英语学科,从单词筑基起步,稳扎稳打,步步提升,夯实英语功底;七、八月系统梳理政治脉络,吃透重难点,同步迎战专业课,直面挑战;数学复习着重先筑牢基础,此后借助大量习题训练强化解题技巧,同时注重错题整理,定期回顾反思。这份清晰的规划,是他高效安排每日学习的行动指南。

从清晨八点到夜晚九点,长达13小时的学习时段中,他要求自己日均有效学习时间必须达8小时以上。“基础不足,唯以更严苛的标准自律!”这不仅是他的宣言,更是他日复一日的实践。

灯光下的身影,是“焚膏继晷”最真实的写照;案头累积的笔记与习题,是“兀兀穷年”精神最有力的注脚。

百里既望,细大不捐

初试告捷,只是序章。谢沆森深知真正的考验在复试,片刻未歇,立刻投身于复试的备战中。

从精心雕琢简历,到反复打磨自我介绍与自我综述;从严格把握着装规范,到深入探究面试可能涉及的各类问题,谢沆森事无巨细,均反复斟酌。“唯有展现最好的自己,过往的汗水才不负其值;唯有亮出最耀眼的锋芒,一年的耕耘方显其意。”这是他贯穿复试准备全过程的信条。

谢沆森提到,复试面试环节中,除成绩单是重要参考外,专业能力也是核心考察点。专业能力源于学生本科阶段参与的竞赛与科研项目等。因此,拥有此类经验的学生显然占据了优势,他们在复试的舞台上,会显得更加自信与从容。

明心识性,从从容容

考研就像是长夜,要忍受孤寂的夜、难言的苦、迷蒙的雾。

“正是因此,一旦下定决心考研,就必须坚定地、一步一步地走下去。”谢沆森如此说道。在考研过程中,他也曾对未来产生过迷茫,仿佛陷入无边的黑暗中,无月也无星。但他总是能合理地调配自己的情绪,及时摆脱困境。在这其中,有两点功不可没。一是坚定信念,二是劳逸结合。

谢沆森坦言,如果没有对学术目标的执着追求,没有坚定自己考研的信念,自己也有可能无法坚持到最后。结合自身的经历,他也给学弟学妹们提供了一个建议:如若决定考研,请务必坚定信念、坚持到底。但另一方面,坚定信念不意味着盲目硬碰,发掘个人兴趣,并劳逸结合,方能在路上走得更远。

但如果最后没能成功“上岸”呢?对此,谢沆森也提出了自己的人生见解:不必对未来道路过分忧虑,只要保持信念,不懈努力,即使未能如愿,亦能泰然自若地走上一条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

谢沆森生活照

学长寄语

人生之路,独一无二;坚定方向,各有精彩。因此不必焦虑慌张,亦无需追悔彷徨。只要坚定前行,我们总能绘就自己的精彩未来。

来源: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编辑:鲁良雨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