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风采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人物风采>>正文
 
【冀青榜样】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伍杜彬:考研浙江大学,千日淬锋,终见研途山海阔
2025-08-29 20:23  

砺石成锋

淬的是千锤百炼的韧劲

细流穿石

守的是恒久为功的坚持

跨考之路上的审慎抉择

备考征程中的昼夜耕耘

面试场里的蜕变成长

考研浙江大学

伍杜彬用行动诠释

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

只有步履不停的攀登

01

个人简介

姓名:伍杜彬

学院:控制工程学院

专业:自动化

GPA:3.99/5.00

考研成绩:

录取院校:浙江大学

录取专业:电子信息专业

所获荣誉奖励:

校综合三等奖学金四次

2021-2022学年校级“三好学生”

论文发表:

SCI一区论文一篇(影响因子7.9)

座右铭:

砺石成锋,精进不息;细流穿石,恒久为功

伍杜彬所获部分证书

02

考研经历

伍杜彬毕业照

锚定方向

伍杜彬始终保持着对知识的渴求,自入学以来,在学习方面他一直未敢懈怠,一直以优异的成绩名列前茅。专业分流以后,成绩意外下滑,使伍杜彬处于保研边缘,于是他毅然选择将重心转向考研,以破釜沉舟的决心开启逐梦之旅。

专业与院校选择

最初,伍杜彬计划跨考西安交通大学的电气工程专业。后来他听取学长建议,在综合评估该方向的报考难度与性价比后,将目标调整为浙江大学的工程师学院,该院的录取分数线相对符合他的备考预期。然而,后续浙大招生计划变动,增加了上岸难度。尽管如此,凭借前期扎实的复习积累,他对自身实力充满信心,最终坚持报考浙大,并选择了电子信息专业,从容应对计划调整带来的挑战。

伍杜彬生活照

备考阶段

基础筑基阶段(4月起)。经过前期的信息收集和分析,伍杜彬在4月初开始全面备考。在基础阶段,他每日保持7-8小时的学习时长其中5-6小时专注于数学基础知识的系统梳理,力求学透每一个知识点;其余时间则分配给英语学习,通过单词背诵积累词汇量,并进行简单的阅读练习培养语感。这一阶段,他并未急于开启专业课和政治的复习,而是选择优先筑牢数学和英语的基础,为后续的学习打好根基。

强化提升阶段(暑期-10月)。进入暑假后,伍杜彬加快备考节奏,他将每日学习时长提升至10小时以上:其中5小时以上投入数学强化训练,深入理解重难点;2-3小时专攻专业课结合目标院校的参考书目和历年真题,搭建知识框架;2小时用于英语真题精读,除了练习阅读真题,还坚持每日完成1-2篇的写作练习,此外,他还利用剩余时间观看政治网课,初步熟悉知识点体系,实现多学科的同步突破。

冲刺决胜阶段(11-12月)。临近考试,伍杜彬严格按照考研时间安排进行模拟实战:每天早上花3小时限时完成一套数学模拟卷,做完后立即校对答案,针对错题进行专项复盘;下午则集中精力练习专业课真题,从答题规范到时间分配都力求贴近真实考场;晚上的时间则留给英语,交替进行阅读精炼和写作打磨。睡前1小时,他会通过小程序刷政治真题,结合错题背诵核心考点。这一阶段,他通过高频次的真题演练,不断调整答题节奏,提升应试状态。

面试备战。考虑到自身容易紧张的特点,他制定了高强度的模拟训练:一方面,每天反复练习自我介绍和常见问题应答;另一方面,与研友组建模拟小组,互相提问、互相点评。在模拟过程中,他们不仅打磨专业问题的回答逻辑,还针对仪表仪态、临场应变等细节进行优化。通过持续的实战演练,他从最初的磕绊紧张,逐步成长为能从容应对的面试状态。

破茧成蝶

在临考冲刺的最后一个月,伍杜彬遭遇了备考以来最严峻的挑战:模拟试卷超出预计的错题数量让他陷入自我怀疑,往日日均十小时的学习节奏难以维持。对“是否学好”的焦虑,对“状态下滑”的担忧,如同乌云般笼罩心头。但即便在最煎熬的时刻,他也从未动摇过考研的决心。面对压力,他以理性与韧性构建起三重应对策略:

张弛有度,以热爱治愈焦虑。他实行“6+1”学习法,每周特意留出一天完全脱离书本:或是在羽毛球场上挥汗如雨,或是通过游戏放松紧绷的神经。他发现,短暂的抽离反而让后续学习更高效。

规律作息,以健康护航备考。他始终坚持早睡早起,即使在冲刺阶段也不熬夜。他深知,稳定的生物钟比延长学习时长更重要。晨起的清醒状态可以让他的数学刷题事半功倍,充足的睡眠更保证了全天的专注力。

情感托底,以支持点燃动力。父母的理解是他最坚实的后盾:当他因备考压力焦虑时,父母安慰他结果并不重要;当他怀疑自己是否能考上时,父母会给予他最真诚的鼓励。

正如他的座右铭“砺石成锋,精进不息;细流穿石,恒久为功”所写,这场与焦虑的博弈,最终让他淬炼出更强大的内心。考研成绩揭晓的那一刻,所有的汗水与彷徨都化作了通往理想学府的阶梯,也让他坚信:真正的成功,不仅是抵达目标,更是在逆境中成为更好的自己。

伍杜彬部分笔记

03

经验分享

1.深耕科研竞赛,筑牢学术根基。大学阶段是学术素养与实践能力双向提升的黄金期。建议同学们主动参与科研项目,通过文献研读、课题研究、实验操作等环节锤炼专业思维;积极投身学科竞赛,在团队协作中深化知识应用。科研成果与竞赛经历不仅是个人学术能力的直观体现,更能在考研面试中成为亮眼的加分项,助你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2.精研英语备考,注重实践实效。英语学习需遵循“输入—输出—反馈”的闭环逻辑。相较于被动听课,真题训练与写作实战更能有效提升应试能力:建议每日坚持精读外刊或真题阅读,积累词汇与长难句解析技巧;写作环节则需重点突破,完成作文后务必通过专业教师、学长学姐或同学进行批改,从语法逻辑、句式优化、内容深度等维度迭代提升。唯有以练促学、以改提质,方能实现英语能力的实质性飞跃。

3.涵养作息节律,赋能高效学习。良好的作息习惯是保持学习状态的核心保障。建议坚持“早睡早起”的生活节奏,避免因过度延长学习时长而牺牲睡眠质量。与其熬夜低效学习,不如通过科学规划时间、优化学习方法,在清醒状态下实现“单位时间产出最大化”。唯有平衡好作息与学习的关系,方能在漫长的备考过程中保持持久的战斗力。

来源: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编辑:鲁良雨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