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风采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人物风采>>正文
 
【冀青榜样】燕山大学周慧秋:荣登“河北好人”榜,青春“慧”发光
2025-08-23 11:28  

“我是文明市民、要为城市争光,我是燕赵儿女、要为河北争气。”5月10日,感恩奋进双争有我——2025年4月“时代新人·河北好人”发布暨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在邢台隆尧县举行,燕山大学外国语学院2021级本科生周慧秋荣获“河北好人”称号,本期榜单中全河北省仅两名高校学生获此殊荣。

奖项的背后,是周慧秋积极参与志愿活动,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解决困难、平衡志愿工作和学习生活的种种努力。她用点滴行动汇聚温暖与力量,用青春担当诠释“双争有我”的精神内涵。

荣誉时刻,感恩相遇

“打开的时候也是很紧张的,我当时在想,本次榜单发布有现场直播,但我没有被邀请到现场,是不是没戏了?”周慧秋说。5月10日晚9时,周慧秋如往常一样呆在宿舍,不经意间看到“文明河北”公众号的消息红点。带着一丝好奇点开,发现是河北好人的发布报道。“然后我就继续往下看,突然看到了自己的名字,当时确认了好多遍,真的是我!”回忆起当时的场景,周慧秋脸上露出了笑容。

从入学开始,周慧秋就一直践行志愿活动,从未忘记自己的初心,始终保持着热情。周慧秋觉得,志愿服务是一种内心的呼唤和责任,每当看到通过自己的努力,别人生活得更好一点,心里会感到满足和快乐。“帮助别人,实际上也是在塑造更好的自己。尤其是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深刻感受到肩上的使命感。社会上的不平等和需要帮助的人还很多,这种力量和温暖的传递让我愿意一直坚持,哪怕是很小的行动,也希望能汇聚成改变世界的力量。”

在得知获奖后,周慧秋没有只沉浸在喜悦中,而是满怀感恩,真诚地表达了对学校的感激之情。她说,长期以来,学校为她提供了全面发展的环境,校训精神的熏陶始终激励她在学业、工作和生活中不断追求进步,也让她学会了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她提到自己的学院——外国语学院,这里不仅是她专业能力提升的摇篮,更是塑造其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关键平台。学院鼓励学生们参与社会服务和实践活动,让她在成长过程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而老师们的悉心指导和同学们的热心帮助,则成为她一路前行的动力源泉。

“除此之外,我最想感谢的人,就是我的指导老师——宋冉老师。”周慧秋说,宋老师不仅和她一起听讲座,写项目书,帮助解决借教室的问题,还在她准备参加研究生支教团时,一遍遍帮她模拟面试并复盘。周慧秋印象最深刻一件事,是参与由宋冉老师指导的社会实践团队,前往延安开展专项调研。返程时,西安突遭罕见暴雨,列车停运,团队7人中,只有她未能抢到返程的硬卧票。好不容易候补到硬卧车票的宋冉老师果断退了票,和她一起行动。她们历经了6次转车,从延安到天津,再到秦皇岛,20多个小时的硬座,宋冉老师始终陪伴在她身边,这份关怀与陪伴让她深受触动。“她照亮了在火车上那个迷茫的夜晚,用最安静的方式给了我整个世界的温暖。”周慧秋回忆,并非常感激:“宋老师不仅在学业上给予我精心指导,更在做人做事上为我树立了榜样。宋老师一直给我发展自己的机会,一直在托举我。”

青春奋进,志筑梦想

获得这份荣誉,离不开学校与老师的帮助,但更重要的,是周慧秋对志愿活动从未褪去的热情。

入学后,周慧秋就加入了外国语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她回忆,点燃她对志愿服务的热情,成为她持续投入志愿工作的起点的活动是“青丝行动”。她通过自己的努力,积极投入宣传工作,让更多同学了解到癌症患者的困难与需求,呼吁大家为化疗脱发癌症患者捐赠头发、传递关爱。去年雷锋月,她走进养老院,帮助老年人学会使用智能手机的简单功能。其中有一对儿女在国外的老夫妻,周慧秋一步步的教会他们操作,最终让他们在手机上见到了自己想念的工作繁忙的女儿。

周慧秋还创建了“党建 + 双语”的党课新形式,开展 60 余场特色双语党课。她说“党建 + 双语”的党课新形式的初衷是希望让红色文化“走出去”,让年轻一代的学生能够在了解党史的同时,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在课程设计中,周慧秋加入一些更有趣、更具互动性的元素,比如用毛笔字书写红色主题词汇,配合填色、拼字等小游戏,既锻炼语言能力,也增加文化沉浸感。在讲解红色故事时,她也会用中英文交替讲述,并鼓励学生用外语进行复述和表达,不仅提高了学习兴趣,而且让大家对红色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党史教育更‘接地气’、更有温度,同时也发挥了外语专业的特色优势。”

志愿活动的过程并非顺风顺水,可能出现各种意外情况。在秦皇岛乔氏台球赛大师赛期间,周慧秋等人作为球员的陪同翻译,主要工作是传达比赛消息及协助解决一些生活问题。其中,周慧秋服务的是一位英国球员,但她所学的并不是英语专业,在沟通中也出现了一些难题。由于初到中国,水土不服,这位英国球员身体出现了不适。于是周慧秋带他去药店,但是在药品这种专业名词上遇到了困难,安慰球员的的时候更是有些词不达意。在这种情况下,她紧急查阅资料,咨询同学,最终顺利的买到药品并让他服用后去到比赛现场,赢得了比赛。

采访中,周慧秋还谈到她的未来规划。她已经入选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希望未来能结合自己的专业优势,让孩子们既能学好基础知识,又能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她不仅想尝试更多创新的教学方式,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也期待能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汇聚力量,为乡村教育注入新的活力。“最重要的是,希望我的工作能给孩子们带去更多自信和希望,帮助孩子们走出大山,考取理想的成绩,见识到更广阔的世界。”

志愿不停步,征程不止步

“博观约取,厚积薄发”,在志愿服务领域发光发热的同时,周慧秋也没有耽误学业。作为大学生,有很多作业、小测与考试,课业压力也比较大,周慧秋的“秘诀”是——提前规划安排,同时利用好碎片化时间。周一到周五,以及早上、午休及课间,她的精力主要放在学习上,“选择志愿服务活动时候,也考虑选择一些时间灵活度比较高的、和专业相关性较大的,参加活动的同时能学习到一些知识,也不会耽误学习。”周慧秋补充道。

作为一名法语学生,周慧秋也非常注重课堂知识的实际运用,她参与法语角,与外教及法语母语者沟通交流;她代表法语专业,参加了法国工商会举办的发育人才竞赛;她还曾协助学院老师和学校相关部门,完成过一些对外信函和公文的法语翻译工作。未来,她也会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社会实践或者公益活动中,既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落实,也可以帮助他人。

周慧秋呼吁更多学生投身于社会实践:“其实我也只是燕大学子中的一员,很多同学在各自的领域同样默默付出、不断成长。能够参与各类活动并有所收获,我深感幸运,也愿借此机会与大家分享一些心得。首先,我想鼓励大家勇敢迈出第一步,不要害怕失败或不完美,尝试本身就是一种成长;参与活动不仅能锻炼能力,更能让我们认识自己、拓展视野。其次,找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方向,把参与变成热爱,在热爱中坚持,就一定会有所收获。此外,活动中最重要的还有团队协作精神,学会沟通、分工与合作,在集体中成长为更成熟的自己。最后,希望大家都能以积极热情的态度投入校园生活,做一个有担当、有温度的燕大人,把责任和理想落到实处,在点滴中积累属于自己的光芒与力量。”

周慧秋以青春之我、奋斗之姿荣登“河北好人榜”,她的事迹是燕大学子投身社会、服务人民的生动缩影。她用奉献诠释担当,以实干彰显初心,合理安排时间,学用相长,带着自己对社会实践与公益活动的热情与期许撞了满怀。相信在未来的道路上,她将继续带着这份热情与信念,勇往直前,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来源:燕山大学

编辑:鲁良雨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