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风采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人物风采>>正文
 
【冀青榜样】燕山大学尹志勇:16篇SCI背后的坚守,在光纤领域书写燕大骄傲!
2025-08-13 16:54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科研菁英”系列,跟随理学院的尹志勇同学,看看他在燕大的科研征程中如何书写璀璨篇章。

尹志勇同学自2020年入学燕大硕博连读以来,累计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中科院二区及以上SCI检索论文16篇,包括2篇一区论文,8篇二区Top论文,其中有3篇论文入选ESI高被引,H指数为15。主持河北省研究生创新项目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

学术之路,行而不辍

2020年的夏天,尹志勇如愿收到了燕山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入学之后,他跟随井西利教授学习,在李曙光课题组从事光纤传感器的相关研究。面对光学领域庞大而复杂的知识体系,尹志勇展现出了强烈的好奇心和不懈的探索精神。

尹志勇谈到,最深刻的挑战是近红外SPR传感器的突破。当时实验连续失败17次,自我怀疑达到顶点。不过,课题组内井西利教授和李曙光教授的每次点拨都能拨云见日——他们寥寥数语,总能发现问题的内核,让他触到理论的骨架。在这种“思维锚点”的指引,以及师弟师妹的协助优化下,他得以自主重构模型。第23次实验,当1550纳米波段终于出现共振谷时,他意识到:突破的本质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他说,真正的科研不是单兵作战,而是在导师的“灯塔”指引和团队的“桨橹”助力下破浪前行

在科研项目实践中,尹志勇不断突破自我。他开展了多通道 SPR 传感器的仿真计算,利用有限元法深入研究,发现碱金属更适合作为等离激元激发材料,在多个知名期刊发表相关成果。他开展理论研究,成功将共振波长调制到近红外波段,且近红外 SPR 传感器灵敏度更高。此外,他聚焦应用研究,构建生物分子 DNA 浓度检测系统,还制备出能同时检测多种重金属离子的传感器。这些成绩的背后,是尹志勇无数个日夜的付出

他严谨对待每一个实验数据,反复验证;面对难题,他凭借创新思维寻找突破。尹志勇说,DNA三通道传感系统成功的那天,至今历历在目。凌晨三点的实验室,当他将PDMS柔性薄膜与银纳米膜分层复合时,光谱仪突然显示三条独立响应曲线——pH、温度、DNA浓度同步精准解耦!这种豁然开朗的瞬间,是无数日夜迭代的质变爆发,更让他坚信:科研的浪漫在于把“不可能”变为“看见可能”

尹志勇在科研项目中的这些成果,不仅展现了他扎实的专业功底和卓越的科研能力,更为光纤 SPR 传感器领域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事必躬亲,力学笃行

尹志勇深知知识传播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支撑他取得优异成绩、保持科研热情并投身公益的核心动力源泉是党员身份的“灯塔效应”对未知的“执拗好奇”。他积极响应号召,投身于科普活动,他受镇团委邀请,在南里沽村举办垃圾分类专题讲座和科学实验课堂。他说,“科普课上,当我用矿泉水瓶和激光笔演示光纤原理时,学生们眼中迸发的星火,瞬间照亮了实验室数据之外的科研意义。

大家对新知识的渴望让他深感责任重大。这些实践经历,让尹志勇更加明白自己作为新时代青年学子的责任和使命。他坚信,应该积极投身到各类社会实践中去,将自己所学的知识传递给更多的人,到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地方去,为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研途心得,赋能后学

以第一作者发表了多篇高水平论文的背后,是尹志勇的核心方法论——“三纵三横”体系纵向深耕,用“问题树”分解课题;横向联动,建立跨领域文献库(光学、材料、生医);动态推进写作,实验未毕,论文框架已立——图表先行填充“骨肉”,讨论部分直击审稿人可能的质疑。他分享自己最关键的心得是,把论文当作“科研故事”讲述,引言需阐明“为何值得解谜”,结论要指出“下一章伏笔”。

时间管理上,他注重“能量分配”,上午黄金时段专注高耗能工作,午后处理社会事务,同时坚持刚性恢复机制,每周三晚“实验室断网日”与好友相聚、周日会去海边追日出日落。

压力大时,他会在凌晨踏上燕大操场,让10公里奔跑的脚步声踏碎焦虑;或是带着相机骑车到西港花园,“我会看货轮切开晚霞的绸缎,任海风把论文里的公式吹成浪尖的碎银。海平面收容所有动荡,而快门定格的光影提醒我:科研与生活,本就是一场光的双缝干涉。”

展望未来,寄语新锐

谈及未来,尹志勇满怀期待。他希望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取得学术成就,为此,他即将奔赴新的科研岗位,深入研究光纤光学,挖掘其中的应用价值。除了学术方面的追求,尹志勇还希望能够继续参与学生工作和志愿服务活动服务社会、回馈社会。在品德和能力方面,尹志勇对自己有着很高的期望,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个有能量、有价值的人。无论在任何工作岗位上都能够发挥自己的优势和作用为集体和社会做出贡献。

回顾五年硕博路,尹志勇寄语学弟学妹:光纤中的光子总在边界发生全反射——科研的突破恰恰始于认知的边界。少问“何时抵达终点”,多珍视“此刻光的轨迹”燕大给予我们的不是金钥匙,而是锻打钥匙的砧台。愿你们以好奇心为火,以韧性为锤,在看似不可能处敲击出属于这个时代的光频共振!

来源:燕山大学

编辑:鲁良雨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