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载风沙淘尽,万里征程行径。谨以此栏目,记录河北省高校优秀学生所走过的路。让我们一起在“冀青榜样”,领略河北省高校学子的青春风采,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01人物简介
关屹(1999.08—),安徽合肥人,中共党员,河北大学2024级中国语言文学博士研究生在读。目前担任河北大学“博学笃行”研究生宣讲团讲师、河北大学图书馆坤舆阁古籍区研究生助理、河北大学坤舆读书会会长等学生职务。
研究生院宣讲团活动
荣誉称号
河北大学研究生三好学生;河北大学研究生优秀学生干部;河北大学研究生精神文明先进个人;河北大学图书馆十佳志愿者;河北大学图书馆优秀志愿者;河北大学图书馆优秀荐书者;河北大学体育运动委员会优秀志愿者;保定马拉松组委会优秀志愿者。
个人成就
024年河北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业奖学金一等奖;2023年河北大学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022年河北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业奖学金一等奖;2021年河北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业奖学金二等奖;2024年“建行杯”河北省大学生创业大赛省级金奖;2024年河北大学图书馆读书月摄影大赛一等奖;2023年冀青工作调研大赛省级三等奖;2022年调研河北大赛省级二等奖。
学术论文成果
《高校图书馆抖音短视频服务现状与发展建议——
以河北省高校图书馆为例》,《河北科技图苑》2024年第4期;
《巴赫金狂欢化理论与民间狂欢节关系研究》,
《美与时代(下)》2023年第6期;
《表演的身体与重构的形象:“剧本杀”的个体叙事研究》,
《视听》2022年第8期;
《神话原型的解读》,
《新纪实》2022年第7期;
《天涯若比邻:傅雷译中的“三重奏”》,
《牡丹》2021年第24期。
发表省级报纸文章4篇:
《墓志文体“诔”“碑”之区分》,
《山西科技报》,2022-01-10;
阅读与写作
02为什么选择读书这条道路
在我的成长过程里,曾经有过很长时间的迷惘的岁月,但是无论怎样的迷惘,书本一直伴随着我。他们就像是有生命的人一样,跨越时代、跨域文化领域和现实生活的隔阂,与我不断进行着交流与对话。
实际上,我是把求学的过程,作为了我探索心中问题的关键环节,我没有感觉到枯燥和乏味,而是在接触新的文化面貌的时候感到惊喜和喜悦。因为文学、世界的文学、人类的文化,帮助了我建构起向往美和向往善的人生态度,所以我也想要去找寻一条能为当代文化发展贡献我的个体价值的路。我们正在处于一个非常不一样的时代,从语言符号的角度而言,网络的媒体符号正在改变人们的世界观,这里有很多需要挖掘的问题——但是你只有了解了传统的文化、经典视角之下的人类文化,你才能够去把握到当下的符号问题。
关屹在新生开学典礼上作代表发言
03对于“符号学”的思考
这是过去我在读书阶段十分关注的问题,硕士阶段,我做的研究对象是俄罗斯文艺理论家巴赫金(或者按照巴赫金对自己的定义,他强调自己是哲学家),这个过程中我初步建立了一套哲学认知体系,但是我遇到了一些问题。巴赫金在强调对话,但是他的对话是基于一些更基本的存在问题之上的,后来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研究工作,我发现了这个基本的存在就是 符号,而在巴赫金的思想背后,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德国哲学家——卡西尔的影响。目前在哲学部分,我一直持续着卡西尔著作的阅读工作。
卡西尔哲学书籍
文化符号的概念,深刻影响了我的世界观念,帮助我去建构生活中的文学场域。怎么去解读文化符号的文化内涵,怎么去运用不同的符号,以及创造怎样的符号,这些问题是十分关键的,而文学,实际上是一个充满符号的场域,因为语言文字是最为基本的符号。就像在一些诗歌的阅读过程中,一些伟大的历史会重新复现在当下的时代,如果我们重新发现那些具有人文关怀价值取向的符号,那将会帮我们建构世界的现实生活,以文学的美善伦理道德标准塑造生活的场域。我希望挖掘这些文本这蕴藏的人文主义的精神,将它带到我的生活当中。
大文化观很重要,在大的文化观下,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丰富人类文化的样貌。人类文化……它是一把扇子的扇面,学术研究是扇子的骨架,在骨架搭起之后,这把扇子可以用无数种方法绘就。而实际上,我们传统的文学是有博大的美的精神的,它值得挖掘,并且很需要去挖掘。
04坤舆悦读会与背后的对话理念
同样在“文学就是人学”的认识下,我接续组织了图书馆“悦读会”的工作,并将它发展成为“坤舆悦读会”。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坤舆悦读会已经发展至250余人的规模、进行了10次主题活动、参与人数达500余人,我对于它的发展投入了自己的理想,我相信文化本身,能够指引人建构自身的生活,让人意识到在文化的世界中充满着人类的善、和对于人性本身的关怀。现在坤舆悦读会已经陆续与华北电力大学、中央司法警官学院、河北农业大学、保定学院、保定理工学院取得了联系并联合举办了活动,未来我希望它能够带着从善如流的理念,承载着大学的文化气质,去驶向更远的地方。
至于在这个组织的背后,核心的思路就是“对话”,高校不乏读书组织,但是往往大家喜欢采用限定书籍的方式,一群人一起讨论一本书,这其实会忽视一个问题——人们的生活语境、成长环境、生活背景是不同的,所以很容易被选定的书籍匡定住讨论面。因此,在创设之初,我设置了“大主题-小分题”的思路,负责人只需要确定一个大的主题,参与者可以围绕大主题,选择契合自己兴趣的小的话题,带来自己想分享的书籍和思想,让思想真正汇聚在读书会的场所里,才能够形成“对话”。实际上,目前我在思考的是一个新的层面的问题——如何让读书会的“小对话”参与到与学校文
化整体、保定市高校文化整体甚至更大范围的“大对话”过程当中——我会不断探索这个道路。
05创作的力量
我一直保持着观点的输出,书写着我在河大的青春岁月。我的微博账号“Ernest海明威”记录着这几年母校的变化和这里的动人故事。同时,我的个人思想不断成长,现在我回首去读曾经写过的文字,会看到自己看待问题时的变化,这是文学院老师们带给我的影响。在过去几年,文学院的老师们教会了我去更丰富地看待事物,张丽书记是我可贵的引路人,团委的周宇婷老师、侯靖圆老师、杨玉泽老师是我心中青年们的榜样。图书馆的孙克峰主任、杨曦雯老师对于学生的热爱,教会我要怀抱着热情去对待自己的事业。李进书和刘少坤老师更是用他们的学术精神,影响着我的人生态度,让我不断打磨自己。现在,我也希望用自己闲暇的时间,传播起更为积极的文学和文化观念,让更多的人得到文学所带来的心灵滋养。我的B站账号“Ernest海明威”,已经有了5000余关注者,我会珍惜与这些网友相伴的历程,也会不断地以更加正确的思想标准要求自己。
06“我在追逐这样文化符号,
它们将闪耀在长远的时间里”
巴赫金全集第四卷
如果说是什么核心的价值观念或者动力对我影响最为深刻,那么可能是巴赫金对于“长远时间”的思考。巴赫金说,“文学作品要打破自己时代的界限而生活到世世代代之中,即生活在长远时间里,它的意义的揭示,不能封闭在这个时代之中。文化领域的形式主义之间不可能有绝对的界限,因为文化不是用僵死的成分构筑起来的……但是也有一种极为持久但却是片面的观点:为了更好地理解别人的文化,似乎应该融入其中,忘却自己的文化而用这别人文化的眼睛来看世界。需要记住的是,创造性的理解从来不排斥自身,不摈弃自己的文化,也不忘记任何东西。要知道,一个人甚至对自己的外表也不能真正地看清楚,不能整体地加以思考。只有他人才能看清和理解他那真正的外表,因为他人具有空间上的外位性,因为他们是他人。”
“我在追逐这样文化符号,它们将闪耀在长远的时间里。”
来源:河北大学
编辑:鲁良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