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风采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人物风采>>正文
 
【名师风采】教泽绵长 致敬师者 | 2023年度“师德标兵”和“师德先进个人”展示
2024-10-04 17:20  

建校以来

一代代燕大教师

启智润心担使命

立德铸魂育新人

以实际行动践行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

2024年9月10日

在第四十个教师节来临之际

燕山大学举行隆重大会

表彰一批先优个人和集体

在这里

我们衷心地向受到表彰的个人和集体

表示祝贺

向所有躬耕教坛、潜心教书育人的老师

道一声

“您辛苦了,节日快乐!”

让我们一起来感受

2023年度“师德标兵”和“师德先进个人”的

风采吧!

2023年度“师德先进个人”



王 健

王健,男,教授,机械工程学院教师,教龄15年。

王老师深知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在学生时代这个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渐形成的阶段,遇到一位好老师,就如同邂逅了一束光,照亮人生前行的路。他担任本科生导师期间,多次深入宿舍与学生谈心,在大学低年级阶段为他们排忧解惑,规划求学方向,定时参加班会、加入班级微信群及时了解同学们的思想动态,鼓励他们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并为同学们解决超支的采购、加工费用等问题。

王老师始终铭记自身使命,不断提升道德水准和个人修养,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在言传身教中为学生树立榜样,积极参加学生的集体活动,如趣味运动会等。疫情期间主动进驻学校留守,为师生做好服务工作,出校轮换期间又积极参加社区的志愿者活动,在2017-2021年机械工程学院个人年度考核中获得五年连A。

王老师在指导研究生期间定期了解学生的学业压力,及时干预指导,在业务和生活上都给予学生充分关注,避免他们出现心理问题;主动关心生病、受伤的同学。与此同时时刻把握科技前沿,为同学们量身定做具备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的科研方向,近年来培养的硕士研究生已陆续在国民经济的各大领域贡献光热,其中2名硕士连续两年获得河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的荣誉,另有3名学生通过审核制进入大连理工大学攻读博士研究生。王老师积极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在内的各级纵向科研项目,同时重视与企业合作解决技术难题,开展成果转化工作,与无锡博见三维有限公司就轻量化复合材料方面成立联合打印实验室,与河北中电华拓科技有限公司开展“先进结构与功能复合材料工程研究中心”共建活动。

王老师继承发扬老一辈教育工作者“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以赤诚之心、奉献之心、仁爱之心投身教育事业,护航青年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徐天赋,男,教授,理学院教师,教龄23年。

徐老师敬业奉献,全身心投入教学工作。工作23年来,先后承担大学物理实验、大学物理、微波专业实验、科技英语、微波技术与天线(双语)、微波通信原理、射频与微波系统仿真设计等课程的授课任务,长期坚守在教育一线,教学认真踏实,无论面对何种困难和挑战,都始终坚守岗位,全身心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受到老师和同学的一致好评。作为学业班主任,用心倾听学生的心声,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轨迹,用爱和耐心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

徐老师开拓进取,努力开创工作新局。自任职理学院实验中心主任以来,克服有效资源匮乏、教学任务重、学科科研基础薄弱等一系列困难,努力拼搏,带领中心教职工顺利完成各项任务。积极投身科学普及工作,多次邀请国内知名科普专家学者来学校作科普宣传,成功将学院科普实验室建设成为秦皇岛市科普(科学素质)教育基地和河北省科普示范基地(第一批)。作为省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前后三次负责重点实验室申报材料的组织工作,成功将河北省微结构材料物理重点实验室纳入省科技厅的建设序列,为提升燕山大学理科实验教育培养层次和水平做出了自己的努力。

徐老师潜心研究,不断提升科研水平。长期从事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的孤子、低维半导体材料等相关问题的研究工作。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级教改项目2项,省教育厅高校重点科研项目1项。在PHYSICAL REVIEW A等国际知名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叶妮佳,女,副教授,机械工程学院教师,教龄5年。

叶妮佳坚持把加强师德修养变成内在需要,进而自觉内化成为德行实践,乐教爱生,甘于奉献,励志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不仅致力于学生知识和能力水平的培育,而且致力于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理想信念。

她潜心科研,始终坚守学术规范,保持审慎、客观的科学精神,不断追求学术的进步和创新,秉承持续学习的科研态度。长期从事并/混联机构学理论及应用方向的研究工作,是燕山大学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入选河北省首批冀青之星。荣获2020年河北省自然科学三等奖。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1项、省级科研项目2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1项、省级科研项目2项。近5年在机构学与机器人学领域国内外权威期刊上发表论文10篇。获授权日本发明专利1项,美国发明专利1项,中国发明专利3项。与此同时,注重提升研究生的科研素养和实践能力,强调独立思考、勇于探索。

她将科研方向有机融入教学内容,持续更新教学知识结构,研教合一,以研促教。善于利用最新科研成果激发本科生学习兴趣,多次达成全员无挂科。与此同时,注重本科生科研思维的培养,将一类竞赛培育、专利和学术论文撰写培养融于教学内容,教赛互促,双向赋能,2023年利用本科生课程培育出一项全国机械设计创新大赛项目省赛特等奖(排名第一),正在冲击国赛。更为重要的是,她将立德树人作为教学的根本任务,将课程思政有机融入至机械原理课程全过程,通过专业理论课程坚定了学生的思想信念,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规范了学生的道德规范,相关做法取得了多方认可,发表知网检索教改论文1篇,获批河北省教改项目1项,荣获河北省首届普通本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教学竞赛一等奖1项(燕山大学工科唯一)。

张文文,男,高级实验师,机械工程学院教师,教龄12年。

张老师主持河北省教改项目1项,主持教育部产学研协同育人项目2项,主持校级教改项目1项,参与5项,发表教改论文6篇。主持和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SCI收录1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2项。

张老师始终奋战在实践教学一线,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提高教书育人质量为目标,不断探索教学方法、研究教学内容。承担两门独立设课实验课程《测试基础技术实验》和《装配与调试实验(三级项目)》。经过多年摸索,将传统实验与三级项目有机融合,形成了传统演示型实验、小型综合型实验、创新设计型实验,这种分层次、递进的实验教学体系。在具体实践教学过程中,构建了理论讲解-问题式互动讨论-开放式探究实验这种“三位一体式”实践教学,以这种先进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为基础,在教改项目批复和教改论文发表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同时,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注重关注并吸收教学和科研新成果,优化实验课程内容,结合项目式教学模式,自制了“力传感器标定实验台”、“拉压弯扭实验教学仪器”和“螺旋式测力仪”等设备,并在多所高校使用,效果良好。除此之外,还承担了机电液一体化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日常建设工作,坚持教学和建设两手抓。

在课堂教学时不断挖掘思政元素,将其与实践课程进行有机融合,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团队协作精神、认识科技创新的重要性,根植科技强国的理念、培养学生从多个角度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认真做好双创工作,指导学生参加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2项,依托竞赛项目申请发明专利2项。

张宴会,女,讲师,亚稳材料制备与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师,教龄5年。

张宴会老师自幼便树立了当一名好老师和科学家的理想。为此,她甘愿放弃节假日等休息时间,坚守在教学科研第一线。作为燕山大学的一名学生和普通教师,她对母校充满热爱之情,在国外学习和工作的多次经历中,她毅然放弃优厚的待遇条件,义无反顾地回国工作,将自己的青春和才华全部投入到教育事业之中。秉持“功夫不负有心人”的信念,在教学育人、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等各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从教以来,张宴会老师先后为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本科生开设了《材料电子显微分析(三级项目)》《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专业调研》《毕业设计》和《大学生创新创业》等理论和实践课程;同时,也为研究生开设了《现代材料技术与探索》等全英文课程。她先后获得了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线下)、河北省优秀教学团队、燕山大学一流课程建设项目、材料学院研究生全英文课程建设项目等荣誉。为了不辜负国家对燕大材料学科的科研和教学水平的认可,她在孕期和哺乳期坚持开展教材编著工作,耗时四年多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国家材料教指委规划教材《材料X射线衍射:基础与实践》的编著任务。

作为学业和毕设导师,张宴会老师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并取得了突出成效。多名学生获得奖励并被推免进入国内外知名教育学府(例如,殷子越被推荐至英国伦敦大学深造,刁亚琪被推免至天津大学深造,范文新被推免至大连理工大学深造),她所指导的雷航同学荣获了“华英杯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组一等奖。所指导的毕设学生殷子越的毕业论文查重率仅为0.4%,获得“校级优秀毕业论文”等荣誉。此外,在其指导下,殷子越同学还荣获了“省优秀共青团员”、“冀青之星”、“燕山大学年度人物”等多项荣誉称号。

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科研工作,张宴会老师多年来坚守岗位,在除夕和初一等重要节假日坚守在岗位上,仍然全身心地投入到难题攻关中,多项成果发表在领域权威期刊上。此外,她入职后便积极主动地参与了金属系工程认证工作,在暑期和同事一起集中办公、吃盒饭,加班加点完成了申请、自评、迎检等工作,最终顺利批复通过认证。

袁晓明,男,副教授,机械工程学院教师,教龄10年。

袁晓明老师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教学方针,热爱祖国,遵守法律法规,以高尚的师德行为规范自己,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和教师岗位行为规范,爱岗敬业,乐于奉献,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了良好的榜样。曾荣获河北省研究生课程思政教学名师、燕山大学青年教学标兵和燕山大学学生最喜爱的教师称号,并于2020年作为燕山大学青年教师代表,赴石家庄参加河北省首届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培训。

在教学方面,袁晓明老师任教近10年,主讲《液压伺服与比例控制系统》等专业课程和《创新思维与创新方法》等通识课程,践行“传道、授业、解惑”教育理念,颇具爱心、耐心和责任心。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格品质,积极调动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注意观察学生生活中的问题,必要的时候给出自己的建议,帮助他们走出困惑。忙碌工作之余对有学业问题的学生进行耐心辅导,答学生所疑、解学生所惑,与学生建立了浓厚的师生之情、朋友之谊。踏实认真、学识渊博、风趣幽默等是学生对他的评价和印象,学生评教排名均名列前茅。

在科研方面,袁晓明老师知行合一,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坚守学术诚信,对待每一个问题都精益求精,不断追求真理,也鼓励同学们拓展创新思维,不畏挑战,勇于探索未知领域。不仅传授知识,更培养了学生的科研兴趣和科学精神。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引导他们成为有责任感和道德感的科研人才。同时,袁晓明老师秉承开放合作,共享共赢理念,与国内外同行分享流体传动与控制等科研领域的数据和研究成果,共同推动科学与技术进步。

冶芸,女,副教授,文法学院教师,教龄22年。

参加工作22年来,冶芸老师始终心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坚持在教学岗位不断探索实践,以高尚的师德严格要求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冶芸老师春风化雨,做心灵的护航人。22年来担任本科生导师,先后三次当班主任。常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聊天,掌握学生动态。指导他们制定学习目标,并分享以往学生就业升学讯息,助力他们的人生规划与发展。一位学生在备考名校研究生时压力极大,冶芸老师及时洞察并教导她积极进取、消除内耗;针对复习中的困难,冶芸老师有计划地指导,缓解其焦虑紧张情绪,最终该学生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心仪名校。一个学生无心学习,冶芸老师坚持与其沟通,终于让他认识到学业的重要性,最后不仅补齐了成绩短板,还发展了兴趣,成为校园街舞名人。

冶芸老师匠心育人,做知识的引路人。作为一名25年党龄的党员,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党的方针政策。近五年先后参加了60多场教育教学专场培训和活动。《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课程深受学生喜欢,多次被评价为优秀。课程创建独特的“三阶八环六步”教学体系和课堂“123模式”,成功立项为第一批省级混合式教学建设课程。2023年获得混合式教学创新设计大赛校级一等奖和国家级“设计之星”奖。相继完成1项省级、4项校级和2项院级教学改革。

冶芸老师守正笃实,做成长的同路人。她积极挖掘学生潜力,支持学科竞赛,近五年指导大学生双创项目国家级1项,省级10余项,校级20余项;挑战杯省级二等奖1项,校级一等奖1项,调研河北、互联网+大赛各10余项。学生从被动的“要我研究”转变到主动的“我要研究”,形成“不待扬鞭自奋蹄”良好氛围。冶芸老师也获益良多,被评为“南风窗”、“青年中国行”优秀指导教师和社会实践先进个人;主持及参与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发表论文20余篇,咨政报告被国家部委采纳2篇,获得市级社科一等奖、三等奖各1次。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用光照亮心灵,筑梦育人,一直是冶芸老师从教路上不敢忘却的初心。

张云刚,男,副教授,电气工程学院教师,教龄19年。

具有良好的师德,是每一个教师必备的素质,良好的师德形象体现在教育教学的点点滴滴中,体现在教师课堂内外的一言一行之中。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就是要时时处处用实际行动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来燕山大学工作近10年,张老师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的言行,作为一名普通教师,他没有做过惊天动地的事,但是愿意付出艰辛和时间真心爱护学生,用实际行动全方面地在思想上、学习上和生活上帮助学生,虽然张老师总是竭力而为,但他仍觉得自己有很多不足之处,觉得自己还能做得更好。

在教育教学中,作为任课教师,张老师认真准备每一门课程,努力讲好每一节课,为学生准备复习资料、打印模拟试卷,希望可以帮助学生把课程内容都学好;在学生管理中,担任20级仪表3班、22级智感1班、23级智感1班和2班的班主任,时刻关心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生活状态,每学期都给各个班级开多次班会,与学生交流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根据学生学习和生活状态,单独找学生沟通,协助同学们解决遇到的问题;为了督促同学们走出宿舍努力学习,经常去宿舍查寝,防止在宿舍的学生们沉迷游戏。尽自己最大努力,给同学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在生活中也尽其所能帮助同学,有同学在毕业后入职前,因为离家太远不能回家,他就把学生安排到自己家里住,为学生节省在外面住宿的费用。

在科研中,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科研环境,鼓励学生积极创新、大胆尝试,允许学生科研失败;作为导师,他没有批评过学生,与学生在鼓励和不断交流中共同前进。导师不应简单地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做事的态度和与人相处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厚德、博学、求是” 的性格品质。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