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的下午,我和李建义老师在教10的楼道中相遇。瘦瘦的身体,简单的穿着,匆忙的步伐,认出是我,李老师向我报以温柔的笑容。
与李老师的相遇是在通往学院的楼道中,我被那抹淡然的笑容感染,也是在那一刻我好像明白了,李老师被同事们尊敬被学生们爱戴的秘密。因为这样的笑容像极了这初秋的微风,拂去烈日的灼热。
倾心耕耘 静待花开
27年前的夏末,因为对爱情的坚守和对教师这一职业的向往,李老师选择毕业回到家乡,来到华航,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李老师说她要做一位“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不仅要在专业知识领域做到精通,还要涵养自己的德行,始终走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不忘自己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初心与使命。
在刚刚工作的那几年,李老师曾遇到过一位来自云南偏远山区的学生,总会看到本该恣意阳光的少年却眉头紧锁,步履匆匆。经过一番了解才知道,这位少年不仅要完成繁重的课业任务,还要在课余时间自己打工赚取学费生活费。知道这个情况后,在不伤害他自尊心的前提下,李老师在经济上对他施以援手并在心理上对他进行疏导,希望帮助这位少年重拾对美好生活的信心。最终,这位少年不仅顺利完成学业,还成为了一位像李老师这样的教育工作者。讲起20年前的这段往事,李老师的眼中已经盈满了泪水,为这位少年的经历心痛,也为他有美好的未来而感到高兴。
在疫情期间上网课的时候,李老师发现班里有位同学在一个建筑工地非常艰苦的条件下上课,她选择默默关注这个学生,在必要情况下给予他更多帮助。李老师总是会多用一些时间多花一些精力去关注学生们,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在人生关键的大学四年里,带他们遨游知识的海洋,给他们如亲人般温暖的照顾。
这样一位把学生放在心中的老师,也从未有一时一刻忘记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为师之本。
潜心教学 初心如磐
李老师说她很喜欢陶行知说过的一句话,“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李老师说这水不是死水,应该是源头活水。而她也确实这样,是一个在三尺讲台上学而不已的人。
在华航工作的这27年,她从一位初出茅庐的青年教师成长为教研室主任、学科带头人。她从未忘记身为教师的立身之本就是要站稳讲台,要让科研反哺教学。一直以来李老师都注重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坚持亲自带学生深入企业,了解企业需求,让学生亲身体验给企业需求方做系统需要什么样的思路,让学生提早一些了解社会需求,为真正走入社会进入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样一来,企业方看到我们的学生有真本领,学生也得到了企业的认可与好评,收获了肯定,提升了自信,找到了方向。
今天的李老师,即便已不再担当教研室主任,依旧没有忘记“老带新”的传承。李老师说曾经她也不知道如何与学生打交道,不知道如何站稳讲台,不知道如何做科研,是教研室的前辈们给予了莫大的帮助,她始终不敢忘记来时路。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她愿意将这份余香继续传送下去。
这几年,会有教研室的年轻老师向她请教,问她怎样才能得到学生们的认可。她告诉年轻老师们,尝试把结果看的淡然一些。对待学生要严中有细,该严格的时候必须严格,该有亲和力的时候也要有亲和力,有时候还需要想尽一切办法了解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得到正向的反馈。
去年,她教授大一学生《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和《数据结构》等课程,有位同学对课程内容总理解的不是很好,会反反复复针对一个问题问好几次,可李老师每次都会耐心解答,还鼓励学生有不懂的就要及时问。
甚至有一次学生问李老师:“您都不休息吗?怎么无论白天还是晚上,无论什么时候,您都会回复我们的问题?”李老师说这几年她养成了一个习惯,晚上睡觉如果中途醒了,会不自觉拿起手机,打开QQ看看是不是有学生留言问问题,如果有就及时回复学生。
情系华航 一生追随
27年前,从叩响华航人事处办公室大门的那一刻起,李老师就与华航结下了不解之缘。对华航的感情无法用三言两语说明,她会用实际行动去证明,一生都愿意站在这三尺讲台上教书育人。
如果说有什么遗憾,李老师希望时间过得再慢一点,退休的时间来得再晚一些,她还想多跟学生们在一起学习,多跟教研室的同事们在一起教研,多为华航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贡献。
在采访的最后,我希望李老师能送给年轻教师们一些寄语。李老师说希望年轻人踏实做事,始终不忘教师这份光荣职业带来的使命感。
这次长达一个半小时的采访,让我见到了一位外表温柔,但内心坚韧的华航女教师的形象。李老师就像一位默默的耕作者,27年如一日在教学一线耕耘着,静静期待那满树桃李盛开的日子......
人物介绍:
李建义,女,计算机学院教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河北省课程思政教学名师、校记功个人、校教学标兵、校级优秀教师。主持和参与了30余项项目,主笔发表了30余篇论文,其中9篇被收录在EI、SCI、中文核心期刊,申请了12项专利和软件著作权。担任11年应用技术教研室(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研室)主任,硕士研究生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学科带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