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在京举行。148个集体、148名同志获得表彰。河北工业大学冬奥志愿者、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学工办主任兼团委书记许海媚被授予“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突出贡献个人”称号。
突出贡献表彰
“这份荣誉是奥组委对我们志愿服务工作的肯定。它不是属于我一个人的,而是属于我们整个冬奥、冬残奥志愿服务团队,属于我们河北工业大学!”许海媚说。
虽然没能走进人民大会堂,接受表彰,她还是穿着志愿者的服装,坐在电视机前,和在场的志愿者们一起参加了这场盛会。
“作为志愿者,能够在我们国家的赛事场馆,服务世界各地的运动员、裁判员,做好奥运会场馆运营的各项工作,展现新时代中国青年的风采,是我们的幸运!幸运的我们赶上了这样的好时代!”许海媚说。
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志愿服务工作中,许海媚任古杨树场馆群运行团队志愿者主管、河北工业大学冬奥志愿者临时团委团委书记。她不忘初心,寓思想政治教育于志愿服务;牢记使命,把志愿者故事讲好;责任在肩,将疫情防控和队伍建设落到实处。
树立一位母亲志愿者的榜样
因为丈夫常年在外地工作,作为独自在津带娃的母亲,服务冬奥带来的长时间分离对于她和孩子而言,都是前所未有的挑战。
“舍小家为大家,也是一名母亲身体力行为儿子做的榜样。”许海媚这样说。一年多的准备时间里,她和孩子一次次学着独立、试着分别。年仅6岁的儿子从最初的崩溃大哭,到出发当日凌晨,与她在学校大门口拍下合影后从容挥手告别并嘱咐她“妈妈我等你回来!”,再到偶尔视频电话中的“妈妈你要加油干!”,让她看到了孩子的不断成长。
“此次出征冬奥,父母给了我很大的支持!我离家的这段时间,母亲带着常年生病的父亲,到天津来照顾我的孩子。”许海媚说,“57天的分离,家人的帮助让我和孩子一起成长、变化了!”
这些变化,都是“母亲”在用大爱教会孩子深刻理解朴素的爱国情怀。
践行一名老团干、老辅导员的担当与坚守
从事高校团学工作17年,青年学生在哪里,许海媚就在哪里。
作为教师志愿者中学生工作资历最深的团干部,她业务能力精湛:赛事服务前,她肩负学校冬奥志愿者队伍建设工作,一方面全勤参与国家、省级各场培训,一方面从思想引领、业务提升等领域对志愿者开展教育引导;2021年12月,她参与完成“洲际杯”测试赛的服务工作。性格开朗的她,感情敏感细腻,从些微小事中,就能探察到学生些微的思想波动。冬奥会期间,她经常点对点开展志愿者的思想政治教育、谈心谈话工作。
“冬奥会开幕式那天晚上,我们冬奥会领队张信老师、还有赵东磊老师、张琳老师也都在跟学生谈心谈话。”许海媚说:“在我们眼里,学生的事情,就是第一重要的事!”
为了做好赛事服务工作,场馆专门成立了志愿者之家。临时党委、临时团委的成立,让志愿者之家的运行更加高效。场馆负责老师认真、悉心的工作,让青年学子在辛苦的工作过后,在“志愿者之家”感受到了“家”的温暖,过好了离家在外的第一个春节。
这是老团干、老辅导员对“为党育人 为国育才”使命的坚守。
讲好一场工大人的冬奥冰雪情
作为古杨树场馆群志愿者主管,许海媚始终在思考如何将志愿者风采更好的展示出来。承担场馆群宣传工作期间,她带领团队制作“我们很安全”“志愿者有话说”等多个短视频,阅读量过10万;编辑志愿者专报25期;参与组织国家越野滑雪中心网络春晚,联络中央电视台、天津电视台等媒体采访……将志愿者故事讲给更多人听。她还积极参与运动员观赛区站岗、场地清雪、驻地管理等工作,从衣食住行到思想波动,事无巨细地关心关爱志愿者,稳定志愿者情绪,确保志愿者队伍高效完成冬奥任务。这是工大人对冬奥的情怀与热爱。
“我们志愿者的身后,有校团委、有学生工作系统以及学校各个学院、机关、处室的大力支持。没有他们,我们无法高质、高效地完成赛事服务。”许海媚说,“每个志愿者都知道,自己的身上,承载着河北工大的荣誉!场馆内外,无论多大风雪,无论多少事务,没有一个人喊苦叫累!‘勤慎公忠’的校训一直是我们的精神信仰!”
“冬奥会、冬残奥会虽然结束了,但冬奥精神一直都在!我将谨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冬奥故事讲给更多青年学生听,鼓舞更多青年学生奋发有为。”许海媚说,”希望我们培养的人才,都成为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据悉,2022年北京冬奥会,学校共选派8名教师工作人员和227名师生志愿者,服务于国家越野滑雪中心、古杨树场馆群、张家口冬奥村、交通设施、技术官员酒店、驻地等6个场馆、17个领域的46个工作岗位,在零下15-25度室外条件下,累计服务时长42300小时,服务运动员、官员、媒体、观众等23000余人次,获中央电视台、冬奥组委官网、共青团中央官微等主流媒体报道百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