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公布全国首批100个教育世家名单,河北师范大学张骥教授家庭入选。
张骥全家三代人合影,其中七位教师
张骥,现为河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本科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教学工作。张骥教授的父亲曾是抗日战争时期山东军区高青县抗日小学的教员和校长;母亲有长达40年的教龄;哥哥在五一八勘探队子弟学校从教20年;弟弟是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弟媳是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女儿在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已从教10年。张骥教授的家庭是一个平凡又不平凡的家庭,一家三代七人从事着传道、授业、解惑的事业,一代代地传承着教书育人的使命,坚守着代代相传的教育初心,在三尺讲台上立德、立言、立行。
一、家风传承 师者本色
在历经风雨的岁月长河里,好家风如化雨春风,能够让人找到自己所要坚守一生的使命。
张骥教授的父亲张谅明曾是抗日战争时期山东军区高青县抗日小学的教员和校长。张谅明经常对子女们回忆他在抗日小学的日子,当时正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抗日小学工作的日子异常艰辛,除正常的上课之外,还要时刻防备日军的追击和飞机的轰炸,为了保护学生安全,张谅明经常带领师生们转移躲避,在这种艰苦危险的环境里为革命队伍和党的事业培养了一批急需的人才。50年代,张谅明响应党的号召离开教育行业,来到黑龙江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的北满钢厂工作,为我国建设重工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张骥与父母亲和女儿在邯郸丛台
张骥教授的母亲陈家仪是一位有40年教龄的资深教师。早在新中国成立前,陈家仪就在济南诚善小学和正觉寺街小学教书。1958年,邯郸钢铁总厂建厂时,陈家仪受党组织的委派来到邯钢初中教育科工作,负责解决邯钢职工子弟上学教育问题,她和几位教育同仁白手起家、多方奔走,邯钢职工子弟学校终于于1959年成立。学校成立后,陈家仪担任学校教导主任,1974年担任邯钢子弟小学校长兼党支部书记,直到1986年离休。在几十年的教育生涯中,陈家仪对工作兢兢业业、满腔热情、恪尽职守、一丝不苟,关心爱护学生,为邯钢的发展、为国家培养了成千上万的建设者,多次被邯钢授予“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支部书记”等荣誉称号。
张骥教授的父母亲都是建国前参加革命工作的老党员,红色的家族基因让他们经常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教导子女们要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走正路,行正道。在父母亲的影响下,张骥教授弟兄几人都较早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张骥教授更是选择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自己奋斗一生的专业。在父母亲的言传身教中,“终生学习、不懈奋斗”的家训得以相传。在张骥教授与哥哥和弟弟相继走上讲台后,父母亲常以“重精神、轻物质,重学位、轻职位”教导他们。要求他们做德才兼备的老师,在工作上要见贤思齐,向优秀的同事看齐;生活上光明磊落,干干净净做人、事业上踏踏实实做事。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做一个对得起党和国家培养的人。
张骥母亲陈家仪同邯钢子弟学校的教师合影(前排左二)
张骥母亲陈家仪同邯钢子弟学校教师讨论工作时合影
哥哥张吉林在河北五一八勘探队子弟学校从教20年。七十年代中期他刚到勘探队子弟学校时,学校条件非常艰苦,校舍简陋,师资缺乏。他不畏困难,一人兼几个老师的工作,既讲数学,又讲语文,还讲历史、地理、体育等课程。学生们的家长多是常年在野外勘探作业,照顾不了孩子,他就把学生接到自己家里,既给孩子们做饭,又给孩子们辅导学习。他爱校如家、爱生如子,深得学生和家长们的赞誉。被评为五一八勘探队和冶金局系统先进工作者。
弟弟张骐是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担任《法理学》《法理学专题》《比较法总论》《比较法研究》《马克思主义法理学》等课程的教学工作,深受学生欢迎;在科研上,承担十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最高法院重点课题,目前担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构建中国特色案例制度的综合系统研究”首席专家。2017年和2016年他被评为北京大学优秀党务和思想政治工作者,北京大学曾宪梓优秀教学奖;2019年被评为中国法学会“全国法学会系统先进个人”。他还担任最高人民法院案例指导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比较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案例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在全国法理学和案例法学研究领域有较深的造诣和较高的学术影响力。
弟媳王春燕是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王春燕1987年北京大学法律系研究生毕业后来到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从事知识产权法的教学和研究,至今已经35年。她还兼任教育部精品视频公开课项目专家组及精品资源共享课项目专家组成员、中国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理事、腾讯互联网研究中心专家组成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顾问、互动百科特邀专家、知识共享中国大陆项目负责人。她长期关注中国对外开放中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发表《贸易中知识产权与物权冲突之解决原则》《数字时代知识创新与传播的解决方案》等学术论文数十篇,被评为2011 知识中国年度人物。
张骥大哥张吉林在五一八地质勘探队子弟学校与学生合影
2020年11月,张骥弟弟张骐在北京大学给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级官员讲授中国法治
张烨是张骥教授唯一的女儿,从小受祖辈和父辈的言传身教及耳濡目染。2011年河北师范大学外国语专业研究生毕业后,到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教授公共英语。参加工作十年来,传承着家族的教育情怀,在自己的岗位上勤奋工作,成绩突出。
她担任多个班级的英语教学工作,根据高职院校教材的特点及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案,运用课件及多种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实践新理念,增加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主动性,教学效果良好,受到学生的一致好评。她曾荣获2020年河北省高等学校第六届外语微课大赛二等奖;参与高职实用英语在线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2018年,指导学生参加第九届“外研社杯”全国高职高专英语写作大赛荣获河北赛区三等奖;2020年,指导学生参加河北省高等学校第六届外语微课大赛荣获二等奖;2020年,指导学生参加第十一届“国才杯”英语写作大赛荣获(高职组)三等奖。
张骥女儿张烨在给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上课
张骥教授兄弟几人继承了父母亲身上淡泊明志、持教为乐、清贫自守、善学善教的美好品质,这些浸透在生活细微中的价值观和做人准则,给予了他们兄弟几人站稳讲台、把握人生方向最为强大的力量。如今张骥教授兄弟几人都在各自的岗位上有所成就,张家的家训也一直都深深印记在他们的脑海里并代代相传。张骥教授始终牢记家训,“终生学习、不懈奋斗”一代传一代,家风即教风。
张骥与哥哥张骏、弟弟张骐在北京大学
二、爱岗敬业 恪守师德
张骥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对于基础知识教学要求极为严格。虽然从教多年、那些基础的知识早已烂熟于胸,但他每次讲课前都认真准备,不许有一点点模糊的地方。他说:“要求学生在学知识时不能一知半解,老师首先要做到准确精当,否则,你本身传授的知识就有错误,又怎么去要求学生呢?”
张骥
张骥教授不仅注重在学问上对学生严格管理,授业解惑,还经常和学生们交流思想,注重在思想上关怀、生活上关爱、情感上关注学生,全面促进学生们思想成长和政治进步。他认为,做一名好教师,要具备高尚的师德师风,要关心爱护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学生们不仅把他当作一位尊敬的师长,更当作可以深入交心的朋友。学生们无论在思想、感情、工作、学习、前途等各个方面有了困惑,都愿意与他交流,请他出主意。有的学生在学习中思想出现了问题,他千方百计地做工作,化解学生的思想难题;有的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合适工作,他不辞辛苦亲自带着学生到用人单位进行推荐;有的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也没有地方住,他把自己的住房腾出来让学生居住。许多学生在毕业多年后还和他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他热心支持贫困地区的教育事业。2005年,他自费购买了几万元的电脑、打印机、图书、文具等捐助给平山县杨家桥乡的一所偏远山区小学。
2005年10月,张骥为平山县杨家桥乡贫困小学捐助电脑、文具、图书
张骥是一位优秀教师,更是一名出色的学者。他的科研成果、学术著作在国内受到学术界许多专家的好评。他常说:“做学问必须要有坐‘冷板凳’的精神!”正是这种勤奋刻苦的精神,才使张骥教授取得如此成就。“经得一番寒彻骨,终得梅花扑鼻香”,几十年来,他撰写专著二十多部,发表学术论文一百三十余篇,总字数约八百万字。他先后主持完成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省部级研究课题二十多项,《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文化安全与意识形态战略研究》《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的方法途径研究》《软实力建设视角下的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战略研究》等获得河北省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
他在2011年、2012年两次前往中共中央宣传部参与中办文件的起草。文件得到中央领导的肯定,中宣部专门致函河北省委宣传部予以表扬。近年来,他还担任了河北省新型智库长城文化安全研究中心的首席专家和河北省文化软实力研究基地的负责人。他把自己的学术研究与为党和政府的重大需要服务结合起来,围绕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中国文化“走出去”等重点领域创新研究,提出了诸多具有前瞻性、科学性、实用性的政策建议。他先后被评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河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河北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河北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河北省优秀留学回国人员,担任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学科规划评审组专家。
2008年12月,张骥在北京参加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30周年理论研讨会
2010年4月,张骥在上海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座
2016年11月,张骥在江苏常州开会作报告
张骥教授自1996年开始指导国际政治专业硕士研究生,2004年开始指导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博士研究生,他始终注重对研究生的关心和培养。他既关心研究生政治上的成长,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关心研究生业务上的成才。在对博士生和硕士生的培养中,注重对他们传授先进的学习理念、前沿的学科知识及本专业科学研究的方法,支持他们积极开展科学研究,撰写科研论文写作,申报科研课题。在他的指导和帮助下,博士生张俊国、申文杰、方晓强读博期间分别主持了“毛泽东发展生产力思想研究”、“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理论阐释与实现形式创新研究”、“新时代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研究”等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硕士生齐长安、韩晓彬、王宏斌等读研期间就在国家一类核心刊物发表了多篇有影响的文章。他特别注重研究生的长期发展和持续进步问题,一些研究生毕业后有志读博深造的,他亲自带他们到学校向导师推荐。这些同学参加工作后发展很好,后劲很大,在各个岗位上都取得了显著成绩。
张骥与研究生梁昱潇、师晓勇毕业合影
张骥与博士硕士研究生毕业合影
如今,近40年教龄的张骥教授与父母亲一样早已是桃李满天下,张骥教授也一直用自己的言行影响着更多的家庭,引导更多的学生,为党和国家的教育事业兢兢业业贡献才智,他本人也深深感受到了教育事业带来的幸福感和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