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张北有这样一位教授,坚守坝上二十八余载,把生命的余热挥洒在这片土地上。他是河北农业大学教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国家科技进步奖获得者、省管优秀专家、河北省“最美科技工作者“。作为新中国早期的知识分子,四十年来他始终如一地致力于国家教育事业和地区农业科技工作,在坝上科研攻关二十八年,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他就是杨福存,今天,让我们走进他在张北的二十八年。
年过半百初心犹在
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张北实验站建立之初,年过半百的杨福存教授主动请缨,投身坝上的研究发展。农民生活贫困气候干旱,土壤贫瘠。十几年如一日坚守坝上顶风冒雪,持续研究为农民脱贫尽心尽力,克服天寒地冻等重重困难,攻克一道道难关,终于筛选培育出适合坝上种植的十几种错季蔬菜品种。农民从此脱贫致富,坝上地区农业实现产业化发展。
退而不休初心不渝
2006年,杨福存教授正式退休。心系坝上的他,退而不休,收拾行李拿起背包,把家搬到小二台镇,始终驻守在攻坚克难的第一线。
在坝上的日日夜夜,杨福存尽心竭力为农民普及农业知识,开展科技培训推广先进的种植经验。在他的带领下,十几种错季蔬菜种植推广开来,种植面积100万亩,成为我国第五大错季蔬菜生产基地,农民的腰包渐渐鼓起来了。
赤忱不变挥洒余热
近年来,随着国家的各项生态保护举措,福存教授总结经验,着眼于农业可持续发展,结合自然村生态优势,为县市和区域发展建言献策。
坝上生活二十八年,每年三百多天,这位张北的“异乡客”,在农民眼里早已变成了“故乡人”。二十八年那双带着泥渍的双脚,走遍了张北四千平方公里的土地。二十八年社会变革,时代变迁唯一不变的是他那颗无私奉献的赤诚之心。杨福存用坚持成就了一方产业,用坚守诠释了奉献真谛。他把生命的余热挥洒在张北这片土地,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一路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