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弘扬新时代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展示我校教师爱国奋斗、立德树人、苦心励志、追求卓越的精神风貌,营造优良教风,我们开展以“树新时代师风,展河工大风采”为主题的优秀教师风采展示活动。
在教育事业面临新挑战、新机遇的形势下,河北工业大学涌现出一批潜心科学研究,勇于探索实践的优秀教师,他们不断开拓创新,厚积薄发,肩负起时代责任和历史担当,砥砺前行,用拼搏和奉献传递榜样的力量。“潜心科研争先锋,创新领航筑未来 ”
李延军,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河北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师,经济学系支部书记、副主任。研究领域为资本市场与投资、银行业与金融中介、公司金融。
看日出必须守到拂晓,2019年9月21日,李延军老师将他的科研故事分享给我们,他说“有了兴趣,接着就是源源不断的坚持。”关于选题。撰写基金申请书的第一步就是选题,选题对基金的成败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选题,开展什么研究主要来自申请人自己的学术积累和学术兴趣,靠自己通过大量阅读文献再结合自己的研究去领悟和选择。我从博士论文开始就一直关注金融领域的研究问题,从宏观金融到微观金融,不断聚焦,不断完善,最终形成一个研究目标明确,研究方案设计相对成熟的研究方案。今年申请成功的这个题目就是我长期关注的一个方向,也是自己很感兴趣的研究领域,经过几年的努力,已经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研究基础和学术成果,希望未来在这个领域能更进一步。有了研究兴趣和研究方向,接下来就得坚持不懈地去努力。近几年以来,从课堂教学、课题研究到研究生论文,几乎教学科研的每一项工作都与金融资产流动性风险问题有密切关联,因此研究方向越来越明晰,取得的成果也越来越多。这一过程中,也非常感谢研究团队以及我的每一届勤奋的研究生们。他们和我一起,从不同角度对这一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这样既培养和提高了研究生的科研能力,也为他们撰写学位论文奠定基础,如有好的文章能够发表,他们也为自己的进步和成就感到欣慰。在科研过程中收获颇多,最重要的是有机会去仔细地了解最前沿的领域,关注它的发展趋势。在经验和建议方面,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要做自己热爱的事情,并不断地坚持这份热爱。总之,科研兴趣是科研人员进行科学研究的动力,只有对这个研究领域有浓厚兴趣,你才会长期关注,不断思考、优化,最终自然会有收获。一个人的科研能力也是在磨练中逐渐形成的,科研贵在坚持,贵在持之以恒,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李艳双,博士,教授,现任人文与法律学院院长,兼任河北省商业经济学会第八届理事会常务理事、天津市2018年企业科技特派员、天津市管理学学会第五届理事。2011-2012年作为国家公派访问学者在英国伍尔弗汉普顿大学访学一年。主讲本科生和硕士生的《企业战略管理》、《管理学原理》、《现代企业管理》等课程,曾多次获得河北工业大学课堂教学优秀一、二等奖,指导了14篇校级优秀本科毕业论文,1篇省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李艳双教授主要从事家族企业管理、战略管理的相关研究,目前聚焦于企业家精神、企业战略转型、商业家族家风家训等问题的研究。近年来主持了包括国家社科基金、河北省自科基金、河北省社科基金、天津市科技计划项目、天津市社科规划项目等在内的20余项纵向科研项目,8项省级及校级教研项目,出版专著2部,参编教材5部,发表期刊论文90余篇,发表入库教学案例20余篇,获河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
马立民,教授,硕士生导师,法学博士,现任河北工业大学人文与法律学院副院长,主讲经济法学总论、金融法、财税法、会计法等课程。兼任河北省研究生法学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天津华盛理律师事务所律师、天津市北辰区人民政府法律顾问、河北省人民政府法律顾问、河北省法治智库专家、天津市法治智库专家、河北省人大常委会法律顾问、河北省检察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河北省检察官遴选委员会委员、河北省法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河北省法学会理事、河北省法学会劳动法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河北省法学会财税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河北省法学会社会法学会副会长、天津市法学会经济法学分会副会长。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主持省部级以下及横向课题9项,参加国家级以及其他各类项目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部、编著1部;荣获第十三届河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天津市第十五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在法治日报、财会信息报和河北法制报等媒体上发表论文和接受采访。目前主要开展金融市场会计法律机制、法务会计、自然保护区地方立法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邵艳梅,满族,河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河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会员,河北省青少年理论研究会理事。思想上,积极贯彻“学术无禁区,课堂有纪律”,弘扬真善美,传递正能量;教学中,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改革,实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润物细无声”中使学生明确“四个选择”,树立“四个自信”;科研方面,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高校思政课研究专项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革命文化重要论述教育创新模式研究”,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专项课题“习近平文化建设思想和大学生文化自信研究”,以及其他省级社科规划项目十余项,发表科研和教研论文数十篇,主编和参编著作多部。曾获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王雪莲——慧灵似雪,清秀如莲,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品牌跨界共生机理与路径研究》负责人。
碧波微漾,金风送凉。在一个清爽的午后,我们坐在经管学院楼里,倾听着王雪莲老师的分享。生活总是眷顾善于发现的人。关于课题的选择,雪莲老师分享说,在一七年底,跟随刘宏老师调研考察了北京桑德集团,在这次的考察中,被桑德集团前沿的品牌发展实践所吸引。经过认真的资料分析及文献梳理后,决定以此为方向,进行深入的学术挖掘。老师说,理论研究和实践是密不可分的,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实践也可以是理论的研究来源。同时老师还亲切地教导我们,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怀着热诚进行研究和学习,往往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结果。正如马克思先生所言“一切事物的开头总是困难。”这句话,在任何一种科学上都是适用的。谈及课题研究时的困难,雪莲老师分享了她在确定课题聚焦点的经历,面对一个比较宏大的研究方向,如何把握住课题的聚焦点,并保证这个聚焦点有它的理论价值和研究价值,着实是要费上一番功夫的。但我们常说,办法总比困难多,老师凭借严谨求实的科研精神,经过一次次的文献梳理和与其他同事的细致讨论,最终敲定了“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品牌跨界共生机理与路径研究”这个研究选题。对于这次选题申报的收获,雪莲老师说,一方面是对自己之前的整体研究进行了一次梳理,让自己可以关注到这样的一个前沿领域,并希望可以对这样的一个实践现象做出自己的理论解释和理论贡献,另一方面,通过这次经历,自己的能力和毅力也得到了提高。一滴水珠只有融入大海才永远不会干涸。当我们问老师的科研经验时,老师说,在写申请书的过程中,学院浓厚的学术氛围以及李艳双院长倾力打造的互助平台都给予了她很多助力。同时,老师对于其他老师的帮助也表达了由衷的感谢。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老师笑着和我们解释道,在研究过程中,可能会有某个地方有一点谬误,但因为惯性思维不一定可以发现,这个时候别人的一点指导可能就会使自己茅塞顿开。在研究过程中,可以常常去咨询一下其他人的建议,毕竟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任何一项伟大的研究发现都浸满了辛勤的汗水,也只有这些汗水,才会在科研沃土上灌溉出令人陶醉的姹紫嫣红。
张金峰,河北工业大学人文与法律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保障专业博士。现任劳动法研究所副所长,兼任中国社会保障学会青年委员会委员、河北省社会学与社会发展研究会理事等。在专业领域内国家级出版机构出版学术专著3部,在CSSCI、北大中文核心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持承担国际合作、国家社科、教育部等基金项目二十余项。主讲《社会保障理论与政策》《社会保障理论前沿》等研究生课程及本科精品课程。指导本科毕业优秀论文10余篇,推荐和指导多名学生成功考取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美国南加州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研究生,多次获得课堂教学质量优秀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