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风采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人物风采>>正文
 
在思政课教学、科研、管理岗位上散发光和热 ——记河北经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柴艳萍教授
2020-08-15 20:34   冀网育

她,倾心教学、不忘初心;她,潜心科研、服务主业;她,精心管理、当好管家。她长期耕耘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学、科研、管理第一线,在省内外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研究领域享有一定影响力。她就是河北经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院长柴艳萍教授。

倾心教学、不忘初心,全心全意做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改革的战斗员

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让有理想的人讲理想,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才能讲得出彩,让人信服。柴艳萍带头坚定理想信念,带头保持良好的思想道德情操,带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马言马”“在马学马”“在马研马”“在马信马”“在马教马”“在马爱马”,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她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切实提高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职业能力与水平,坚持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认真对待、努力讲好每一堂思政课,主动出击、敢于亮剑,不为错误思想观点提供空间,使每一堂思政课都成为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的坚强阵地,成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育人平台。

思政课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是最高超的演讲艺术。讲得准确是科学,讲出精彩是艺术。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柴艳萍深刻认识到,要使大学生愿意听并且相信所讲道理,一定要“目中有人”,要紧密联系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实际,既在教学内容上下功夫,也必须钻研讲课艺术,讲方法、讲艺术、讲策略,实现方法创新与教学内容的完美结合,切实增强教学的吸引力、说服力,有效提高课堂的出勤率、抬头率。她担任主讲教师的“思想道德与法制教育教学团队”是河北省唯一一支进入国家级的思政课教学团队;她负责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被评为省级优秀精品课。近年来,柴艳萍不仅指导团队有效实施案例教学法、研讨式教学法,研发教学课件,推动微课建设,强化教学设计,使思政课教学既有意义又有趣味;而且身体力行,将项目教学法运用于思政课实践教学,探索出了“全员化参与+课程化改革+项目化管理+精品化推动+制度化保障+社会化运作”的“六化合一”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创新模式,取得明显教学效果。该项目入选2014年度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择优推广”计划,2013年4月16日中国教育报头版头条以《河北经贸大学精耕细作思政课实践教学》为题进行了报道。

在教学中,柴艳萍注重教学手段的更新和教学课件的开发。2012年,由其负责的高校思政课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团队,成为教育部首批高校思政课教学资源网站共建团队。特别是自2013年起,柴艳萍主持了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项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资源库建设”,带领学院教师先后研发高校思政课教学体系转化丛书、教学分析与设计丛书、教学案例精选与点评丛书共计18部(含修订版),出版了高校思政课教学课件2个版本(即PPT和FLASH格式)4张光盘,设计了一批思政课实践教学方案,建设了多个思政课网络课堂,形成了立体化、层次化、差异化的教学资源库,得到了全国同行的广泛好评。在此基础上,柴艳萍主持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立体化教学资源研发与应用”项目荣获2016年河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形成了省内外颇具影响力的教学研究品牌。

潜心科研、服务主业,全心全意做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阐释的排头兵

作为马克思主义教学研究的一个“老兵”,柴艳萍认为,给大学生讲授思政课,首先教师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如果连自己都没有搞明白就给学生讲,只能是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因此,讲好课,先要练好内功,这个内功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柴艳萍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究,特别是重视《资本论》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可持续发展思想研究。2010年以来,她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项,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1项(子课题负责人),主持教育部及省级课题5项;荣获河北省社科优秀成果一、三等奖各1项,河北省优秀教学成果一、二等奖各1项,出版著作2部,在《马克思主义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18篇,其中CSSCI期刊12篇,被《新华文摘》和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或观点摘编7篇。

柴艳萍把服务思政课教学作为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使命,坚持把思政课建设的规律原理、基本矛盾和现实要求作为科学研究的重要领域方向,强化科研的学科自觉;另一方面,她注重研究理论体系向教材体系、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教学体系向价值体系的转化规律,以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有力支撑和服务教育教学。特别是加强思政课教学内容研究,聚焦青年大学生关心的理论热点、难点问题,找好切入点、实现新突破,不断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阐释。在德治与法治关系、诚信建设等教育教学重难点问题上形成研究特色,并做出了有影响力的应用成果,在《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等期刊上发表教学论文10多篇,主持各类教学研究项目10多项。

柴艳萍认为,一个好的思政课教师不仅要搞好科研,更要利用专业所学服务社会。一方面,她积极围绕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入开展研究阐释,利用课堂讲坛、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阵地积极发声,努力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宣传研究的“平民教授”“大众学者”。另一方面,她积极组织学院建设省级研究基地和智库,积极参与省内有关法规、条例的调研、修订工作,开展全省性的专项调查、为党委、政府建言献策,开展志愿服务研究、培训和制度的制定等。2014年以来受省人大委托对《河北省见义勇为条例》进行了修订,受省文明委委托制定了《河北省志愿服务激励办法》并在全省颁布实施。

心管理、提升影响,全心全意做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好管家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持续向上向好,思政课教学的理论基础就会越坚实、理论支撑就会越牢固。作为学科负责人,柴艳萍始终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摆在首要位置,注重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对其他学科的领航作用。2009年率先推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申报河北省重点(发展)学科并获得批准;2016年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列入河北省“双一流”建设之国家一流学科建设序列。与此同时,柴艳萍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为支撑,先后建成一批省级基地和智库,如2013年12月建成河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基地,2014年5月建成河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伦理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同时还与学校相关部门一起建成河北省协同创新中心“社会管理德治与法治协同创新中心”(2013年12月)、河北省志愿服务学院(2015年6月)、河北省新型智库“河北省道德文化与社会发展研究院”(2016年5月),她本人也成为上述基地和智库的负责人或平台主任。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柴艳萍认识到,不解决好队伍问题,再好的思路、再强的举措,都不能落到实处。因此,她牢牢抓住队伍这个根本,努力把思政课教师培养成让党放心、受学生欢迎的重要育人力量。针对思政课教师党性修养需满足职业特殊要求这一问题,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等活动为契机,开展系列党建活动;针对教师学科背景多样化和专业素养参差不齐的状况,成立经典读书班、开展暑期实践研修、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和名校游学制,培养教师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职业情感;针对教师教学与科研投入不平衡、个人发展与课程建设发展不协调,设立教学改革项目。在这些措施的激励下,一批教师在教学科研上取得了较大进步。

为了办好马克思主义学院,柴艳萍主要抓了以下几件事。一是抓规范。健全完善了学院建设的各项制度,就组织管理、学科建设、教育教学、人才队伍建设、硬件建设、社会服务等提出明确要求,着力推动学院规范建设、科学发展。二是抓示范。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入选省“双一流”建设项目为契机,努力将其建成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学术平台,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教育平台和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的培养平台,以其在教学研究、学科发展、队伍建设、理论宣传和人才培养上的发展成就扩大在学校和社会上的影响力和引领力。三是抓协同。与学校各部门、各学院密切合作,形成全校重视、师生参与的马院建设大格局。比如,加强与校团委的合作,为每个理论社团配备思政课指导教师,鼓励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培育一批学生理论骨干。举办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沙龙,着力提高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品质。推动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大学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有机结合,形成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支撑的育人体系。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