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在线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思政在线>>正文
 
【思政在线】多途径提升民族地区 “大思政课”实践育人成效
2025-08-20 22:20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高校的实践育人旨在于社会现实中连接理论与实践、课堂与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是建设“大思政课”的重要抓手。广西民族师范学院(以下简称“学校”)立足师范性、民族性区域办学特色,充分结合守边固边、兴边富民的区域发展文章,以青年行走的社会实践助力民族团结,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深度挖掘区域“红色引领、绿色兴村、蓝色赋能、黄色润心”教育资源载体,结合“思想铸魂、问题导向、内外联动、多元协同”教育形式,突出实践育人的“育、实、行、思”,让“大思政课”在民族地区走深走实,让思政课真正扎根民族土壤、浸润学生心灵。

思政筑基,思想铸魂,突出实践育人的“育”。善用“大思政课”,深入挖掘红色资源的精神内涵,将红色文化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用民族地区红色精神引导青年在社会大课堂中筑牢思想根基。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核心理念,强化思想铸魂,结合本地地域特色和校本文化,挖掘红色文化、区域文化资源,开设行走在民族地区上的特色思政课堂,开展传承红色基因的红色教育基地研学、弘扬爱国主义的国门实践教育、促进民族团结的民族文化体育项目体验等系列特色优质活动,引导学生在感悟民族精神、践行民族团结中深化思想认同。学校借助民族地区红色资源优势,开拓“大思政课”格局下的“社会课堂”,结合国门教育做足“边”的文章,让“边”筑思想、“边”话青春、“边”促成长成为情景式、体验式实践育人的重要推手,引导学生感悟党的百余年奋斗历程和学校扎根基层、甘于奉献的发展历程,让青年学生在民族地区的社会大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生态兴村,问题导向,突出实践育人的“实”。善用“大思政课”,深入走进基层调研乡村建设工作,让“社会大课堂”实践情境引导学生进入真情境、解决真问题、创造真成果。学校围绕带动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教育振兴、科技振兴、产业振兴一体化发展,依托党团共建、三下乡、返家乡、“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等实践载体,走进乡村、学校、企业调研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开展教育援边帮扶、科普下乡、义务维修、产业调研等助力乡村振兴志愿服务活动。学校结合学科专业优势,以挑战杯、互联网+、创新创业项目赋能实践,促进实践成果落地转化。学校获批全国暑期社会实践专项,还获得自治区暑期社会实践重点团队及崇左市优秀志愿服务优秀团队称号,影响带动了更多学生到基层干实事、在一线长才干,深入实践、解决现实难题,促进青年学生思想转化和行为转变,激发青年学生积极投身到祖国民族地区乡村建设的火热实践中去。

科技赋能,内外联动,突出实践育人的“行”。善用“大思政课”,深入融合课上课下、校内校外、线上线下的师资力量和教学平台,以服务厚植形成有实效的社会实践,带领青年学生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感应时代脉搏。课上课下同步:学校依托打造的“一站式”学生社区、创新创业实践基地,邀请高校辅导员、思政教师,围绕思想价值引领、实践认知与能力提升等方面,向学生进行详尽讲解。校内校外合作:学校与博物馆、革命纪念馆、科技局、边防站、社区等育人场域形成合力,通过聆听讲解、制作微党团课件、拍摄Vlog、科技送社区服务等形式,激发学生参与热情,提升青年学生参与实践育人活动的主动性。同时,带领学生用实际行动助力民族团结、兴边富民,以科普进校园、气象防灾减灾、数智乡村等科技振兴服务内容,提升师生为人民群众服务的能力。线上线下并举:学校打造第二课堂成绩单、线上精品课程,运用数智技术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联合打造“红旗漫卷壮乡——中国共产党在广西文物图片线上展示”,提供可视化、沉浸式的教学体验,推进实践育人的高质量发展。

党建引领,多元协同,突出实践育人的“思”。善用“大思政课”,深入发挥党建团建力量,使组织凝聚力释放在基层调研、团队建设、主题教育等实践育人环节,引导青年学生深入思考、用心体会,感悟责任和使命,带领学生把“小我”融入“大我”。学校构建党建引领,把党团组织、管理力量、服务力量统一于“社会大课堂”,形成育人共同体,以基层党团共建、“第一书记话发展”、探寻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广西作用等生动的“社会大课堂”帮助青年学生启智润心,增长本领才干。学校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和评价考评体系,制定完善《第二课堂成绩单管理办法》等文件,形成定量与定性相结合、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多元评价体系,加强学生实践过程管理,促进学生认真对待、积极参与。学校促进育人成果品牌转化,坚持知行合一,在思想铸魂、行知启智、文化润心的实践育人过程中,带领青年学生深刻体悟党的创新理论的真理魅力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时代伟力,增进思想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为学生成长为国家和民族的栋梁打下坚实基础。

未来,学校将进一步提升民族地区“大思政课”实践育人实效,深化实践育人理念,创新实践育人模式,在实践中不断推进育人工作高质量发展,引导青年学生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让青春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编辑:息园芳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