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庄严使命。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厚植青年学生的政治底色。
思政课是高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
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赓续党和国家事业的关键。“夫善国者,莫先育才”。实现中华民族千秋伟业,需要一批又一批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栋梁之才。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于关键时期,越是接近目标,越是形势复杂,越是任务艰巨,越需要能够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化解重大矛盾、解决重大问题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崇高信仰和坚定信念需要科学理论的涵育和淬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崇高信仰、坚定信念不会自发产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不是凭空产生的,其政治素养、思想觉悟、道德水平不会自然形成,更不会自然提高。特别是青年学生正处于人生的“拔节孕穗期”“灌浆期”,迫切需要能够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的理论指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之问、引领时代之变的科学理论,是筑牢青年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信心的根本遵循。
高校思政课要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衷。高校思政课的目的就是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铸魂育人,以增强学生的使命担当为核心,引导学生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养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坚定“四个自信”,自觉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党和国家事业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保障。高校要担当自身的庄严使命,就要落实“八个相统一”要求,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把思政课建成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金”课。
办好思政课是马克思主义学院首要任务
马克思主义学院是高校加强思政课建设的着力点。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推动下,重视思政课、办好思政课已经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广泛共识。高校党委积极落实第一责任,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相关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协同配合的良好工作格局。马克思主义学院始终是高校落实思政课建设的着力点,建好建强思政课,马克思主义学院责无旁贷。
办好思政课在马克思主义学院各项职责中居于首要地位。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肩负着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思政课教学、科学研究、专业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重要职责。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是铸魂育人的主渠道,思政课教学是体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要求、彰显社会主义大学特质的核心职能,政治责任重、覆盖学生面广,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各项职责中的重中之重。马克思主义学院理应成为办好高校思政课的坚强战斗堡垒。
高质量是新时代思政课的生命力
建好建强新时代思政课,必须坚持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思政课建设全过程,必须坚持思政课高质量发展。思政课的“高质量”体现为学生听得进、记得住、用得好、传得开,使学生掌握理论、学会方法、自觉运用,能够让课堂“热”起来、实践“用”起来、理论“活”起来,赋予新时代思政课强大的生命力。
始终把好方向。推动新时代思政课高质量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水平,科学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旗帜鲜明地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
不断深化研究。推动新时代思政课高质量发展,必须深化研究思政课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热点问题和难点问题,将高水平学术研究成果和教学研究成果转化为课堂教学资源。特别是要深入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世界意义,深入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阐明蕴含其中的道理学理哲理,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提供科研支撑。
坚持突出重点。推动新时代思政课高质量发展,应当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讲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在史论结合中讲透思想理论之道,在纵横比较中讲深信仰信念信心之基,在赓续传统中讲活中国共产党人精神之源,在联系社会现实中讲清未来梦想之理。
继续抓好关键。推动新时代思政课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建设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思政课教师必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教学,潜心教研,成为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积极推动者和模范践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