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建成渝铁路那段历史,在今天的中铁二局青年员工中几乎无人不知。中铁二局成资渝项目党支部书记罗靖记得,他2008年参加入职培训时,看到贺龙向前辈们授予“开路先锋”大旗的照片,觉得“很了不起”。
当他参加了多个高铁项目建设后,罗靖对前辈更加崇拜:“背扛肩挑把一条铁路修起来,真的难以想象。”
当年浩浩荡荡的民工筑路队伍中,诞生了许多流传至今、可歌可泣的故事。参加筑路的民工曾树奇回忆说,晚上睡觉时,常常两个人,甚至三四个人盖一床被子。在民工陈让岳的记忆中,工地上素菜多,荤菜少,要隔十天半个月才吃得上一次荤菜。
当时,国家财政经济非常困难,党中央批准修建成渝铁路时,同时批准“先拨两亿斤大米作修路经费”。工人的薪资,不是货币,而是大米,这就是当时被称为“米贴制”的一种特殊的薪酬制度。
2020年,正值中铁二局成立70周年之际,中铁二局团委在官方社交账号上推出有关局史的系列新媒体产品。中铁二局四公司团委书记陈彬彬从老人口述的采访录音里,逐字逐句整理出这些修建成渝铁路的珍贵历史细节。
为了精测线路,资深铁道工程专家蓝田用了最笨的办法:他从重庆沿长江步行到朱扬溪,又从内江沿沱江走到金堂。经过反复精测和比较,他对某一段线路原有的设计方案作了调整,缩短线路20多公里,为国家节约了大笔投资。
艰苦时代的精打细算,使得成渝铁路在建成后成为新中国在丘陵地区完工最快、投资最省的铁路。
如今的施工装备、技术条件日新月益。新员工来了,项目部会给大家安排好宿舍,买好洗漱用品,连床都给铺好,后勤保障也是专业化的。
“在今天,我们依然要求年轻人有吃苦精神、有肯担当的使命感。”在罗靖看来,成渝铁路留下来的那面“开路先锋”旗帜,所彰显的“开路先锋”精神永不过时,并且历久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