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开学季,
像一个无形的切换键——
高中毕业生成为了大一新生,
大一迈入大二……
每个年级的向前转变,
都隐藏着
“调时差”的痕迹。
而眼下,
即将迈入新的学期,
小章鱼丸们,
快来一起倒一倒
“年级时差”吧!

大一:
从“被动党”到“手动党”
看着课表上鲜红的“早八”,
我们竟比高中时多睡两个小时;
面对密密麻麻的选课通知文件,
我们还是忍不住
向学长学姐追问选课建议。
可慢慢发现——
当我们和舍友聊起
大学规划时,
考四级、转专业的
念头悄悄发芽。
原来新的我们,
早已在不知不觉中
迈开了脚步。

大二:
从“跟着走”到“被跟着”
当我们再次站进军训队伍里,
比起大一那年的我们,
少了些许慌张。
九月的凉风裹着新生的声浪,
一声声“学姐、学长”
向我们撞过来,
才恍然意识到——
曾经的自己也是这样仰头追问。
当思绪收拢,
我们捧着期待许久的
专业课课本,
攥着早已背透的竞赛资料,
走在张院的林荫路上。
你看,我们也正在逐渐长成为
学长学姐该有的模样。

大三:
从“适应节奏”到“拧紧发条”
当课本成了摸鱼时的老搭档,
我们也会时常提醒自己:
挂科攒不够学分可不行。
渐渐地,
我们会算着
各种证书的备考倒计时,
图书馆里也有了自己的身影。
可就在这雷打不动的舒适圈里——
我们耳边的声音突然密了起来。
保研、考研、实习的话题,
再也不是“很久以后”的事了。
生活像被悄悄拧紧的发条,
每分每秒我们都在忙碌中度过。

大四:
从“校园时区”到“社会时区”
当贴在宿舍门口
标有“实习”的纸条边角,
渐渐褪成黄白;
曾经霸占图书馆角落的常座,
换成了实习工位的角落。
那些刻在校园时区里的小习惯——
我们下意识想对组长说
“谢谢学姐”,
想利用零散时间去刷题的念头,
总在不经意间冒出来,
又在我们看见工位牌时被掐灭。
而“社会时区”的自己,
又像曾经的自己
慢慢地转动起来。

同一所学校的我们,
每个人都在倒自己的时差。
每个年级的“时差”,
其实又都是上一阶段
和下一阶段的切换声。
而我们
在倒时差的过程当中,
听着自己磕磕绊绊的声音,
品出了成长特有的韵律。
END
来源:张家口学院
编辑:鲁良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