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华北电力大学电力工程系“电耀微光不息,AI筑梦与你同行”队走进保定市图书馆,面向保定市的小朋友们开展了一场生动有趣的人工智能科普活动。此次活动由电力工程系“电耀筑梦”团队全程指导,旨在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激发孩子们对科技的兴趣,让他们在体验中走近AI、认识AI、爱上AI。

活动伊始,志愿者们精心为孩子们呈现了一场妙趣横生的AI科普讲堂。讲堂上,志愿者哥哥姐姐们用深入浅出、充满童趣的语言,配合着色彩缤纷的图片和引人入胜的视频短片,生动地描绘了人工智能从最初的构想萌芽到如今蓬勃发展的奇妙历程,并着重展示了AI如何悄然融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是家中能聊天、会放歌的智能语音小助手,还是街头酷炫的自动驾驶汽车;无论是勤勤恳恳帮我们打扫房间的扫地机器人,还是背后支撑着整个城市高效运转、能预知天气的“超级大脑”,都让孩子们真切地感受到:原来神奇的人工智能并非遥不可及,它就藏在我们身边触手可及的地方。小朋友们听得津津有味,小脸上写满了好奇与兴奋,不时有孩子高举小手,迫不及待地抛出自己天马行空的问题,现场互动热烈,洋溢着探索未知的浓厚氛围。

基础知识讲解结束后,志愿者们带领孩子们依次体验了多个精心设计的互动环节:
图像识别工坊:孩子们兴奋地挑选起五颜六色的动物卡片、形状各异的玩具模型和自带的水果,争先恐后地举到电脑摄像头前。他们紧盯着屏幕,亲眼看到无论是画中的长颈鹿还是真实的苹果,AI都能瞬间识别,屏幕上立刻跳出它们的名称和特征描述。这神奇的一幕让孩子们发出阵阵惊叹,小脸上满是不可思议。他们激动地互相分享着,纷纷恍然大悟:“原来电脑真的能像人一样‘看见’东西,还能‘认识’它们是什么!” 亲手操作让抽象的AI概念变成了眼前触手可及的有趣现实。

语音识别挑战:在语音识别体验区,小朋友们跃跃欲试,轮流凑近话筒,大声说出单词或句子。他们屏息注视着屏幕,看AI如何将声音瞬间转化成一行行准确的文字。更有调皮的孩子故意挑战AI,念起“吃葡萄不吐葡萄皮”之类的绕口令,和机器比拼谁说得更快、识别得更准。每当AI成功“听清”了含糊的发音,或是绕口令“卡壳”出错时,现场便爆发出阵阵欢乐的笑声和惊呼。这一刻,孩子们真切感受到了机器“听懂”人话的神奇,冰冷的科技也因这份互动充满了童趣的温度。
机器学习迷宫:在互动部分,一款设计巧妙的迷宫游戏牢牢吸引了孩子们的目光。屏幕上,代表AI的小光点起初像个“迷路新手”,在死胡同里反复碰壁。但神奇的是,通过一次次尝试和“学习”,它竟然自己总结出规律!孩子们屏息凝视,亲眼见证小光点走的冤枉路越来越少,最终像个小天才一样,闪电般找到了最优路线。看着电脑在失败中“变聪明”的过程,小朋友们忍不住为它鼓起掌来,惊叹道:“它真的会自己动脑筋学本领啊!” 这个游戏让抽象的“机器学习”概念,变成了眼前活生生的奇妙表演。

人脸识别体验:在趣味十足的人脸识别体验区,孩子们好奇地依次站到摄像头前。神奇的一幕立刻上演:系统瞬间“读懂”了他们的脸庞,屏幕上清晰显示出一个个灿烂的笑脸表情符号,并准确标注出性别,甚至还预测出了年龄(虽然偶尔会相差一两岁,引来阵阵善意的哄笑)。看着电脑如此快速又“聪明”地“认出”自己,孩子们觉得无比新奇,个个跃跃欲试,兴奋地挤在镜头前做鬼脸、比剪刀手,争着要看电脑如何“描述”自己,现场充满了发现科技魔法的欢声笑语。
姿势识别互动:最让孩子们欢呼雀跃的当属动作捕捉环节!大家轮流站在摄像头前,对着屏幕手舞足蹈。神奇的是,AI不仅能精准“读懂”他们的每一个动作——无论是蹦跳、挥手,还是比心、金鸡独立,还能在屏幕上实时给出对应的提示(如“跳得真高!”)或俏皮的反馈符号(比如竖起大拇指的动画)。孩子们彻底放飞自我,做出各种夸张搞怪或萌态十足的姿势,急切地想知道AI会如何“评价”自己。整个区域充满了欢笑声和“快看快看!”的惊呼声,气氛空前热烈,科技互动的魅力在此刻展现得淋漓尽致。

整场活动持续了两个小时,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中收获了知识,感受到了科技的魅力。许多家长也表示,这样的活动不仅让孩子们玩得开心,更重要的是激发了他们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和好奇心,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社会实践。

此次活动不仅为保定市的小朋友们带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科技课,也充分展现了华北电力大学电力工程系青年学子投身科普、服务社会的责任与担当。未来,“电耀微光不息,AI筑梦与你同行”队将继续深入社区、学校、图书馆等地,开展更多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把科技的火种播撒到更多孩子的心中。
来源:华北电力大学
编辑:鲁良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