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落实共青团中央“三下乡”社会实践工作部署,发挥高校服务社会职能,河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依托外语学科教学特色,于2025年7月7日至12日组织“青县筑梦实践队”赴沧州市青县第一中学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本次实践聚焦学习方法指导和大学专业认知,通过课程示范、生涯辅导、学情调研和志愿服务,为县域中学输送优质外语教育资源,助力乡村教育振兴。
麦浪翻金、暑风入怀。河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青县筑梦实践队”循着蝉鸣与书声,抵达沧州市青县第一中学。


校地对接:同绘实践“路线图”
8名师生抵校后,与校领导、教务处老师进行座谈,双方围绕“外语赋能·筑梦乡村”主题,就课程目标、课时安排、学生管理、安全保障等细节逐项确认,围绕课程安排、学生学情、特色活动等深入交流,拟定实践工作具体规划,确保各项任务精准落地。

聆听心语:切实掌握“学情动态”
8日上午,青县筑梦实践队来到高二年级教师办公室,与备课组教师逐条核对课程时段、教学目标及课后衔接方案,现场落实人员分工。随后,队员们利用课间十分钟,随机采访高二班级学生,围绕学科学习方法、大学专业认知等话题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倾听诉求、记录要点,为后续课堂设计提供锚点。




走进课堂:答疑解惑“赋能成长”
9日至11日,青县筑梦实践队带着调研收集的“问题清单”走进高二班级课堂,接连开展专题分享。队员们围绕英语听说提分技巧、错题循环巩固法、时间管理、文科记诵与理解等“高频痛点”逐一答疑;结合河北工业大学学习生活实景,展示专业选择,为学生勾勒可触可及的未来图景。互动环节,学生举手不断,课堂气氛热烈,原定45分钟的分享两度延时。




夏风送远:以手相扶,以心相别
12日下午,最后一节课的铃声落下,一中校园瞬时热闹起来。暑期将至,同学们拖着行李陆续走向校门。青县筑梦实践队5名队员立即上岗“行李拖运志愿者”,在宿舍楼与校门口之间搭起一条“搬运通道”。沉重的书箱、鼓鼓的行李袋,在一次次接力中被稳稳递到家长手中。汗水顺着额头滴落,却掩不住彼此眼里的笑意与不舍。“老师,再见!”“工大等我!”一句句道别此起彼伏。短短七日,从初见到相送,我们把知识与梦想留在了青县,也把最真挚的祝福装进了每一只远行的行囊。




七日虽短,情谊绵长。青县的蝉声渐远,而课堂上的问答、走廊里的笑声、校门口挥别的身影,都已化作青县筑梦实践队与同学们共同珍藏的夏日注脚。河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将以此次实践为新起点,持续把优质外语资源送进县域校园,让梦想的种子在更多青春的心田生根发芽。

来源:河北工业大学
编辑:鲁良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