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刻揭示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统一关系,为全面贯彻国家关于海洋生态保护的重要政策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 “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等重要指示,燕山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海蓝行动先锋队” 于 2025 年8月26日赴河北省秦皇岛市北戴河区,开展了“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主题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系统调研海洋及滩涂生态现状,深入探寻海洋高质量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协同路径,以实际行动为海洋强国建设注入青春力量。

图为实践团成员出征合影
踏浪寻声:访滩涂听民声,探保护真章
8月25日,海风轻拂着北戴河区浅水湾浴场的滩涂,实践团成员循着浪花的轨迹,开启了与海洋守护者的深度对话。实践团成员基于对海洋生态的关切,以个别访谈为桥梁,走近浴场工作人员、往来游客与周边社区居民,系统聆听不同群体对海洋保护政策的认知与思考,详细记录公众对蔚蓝海域的珍视与期许。二十余人次的深度交流,不仅精准勾勒出公众海洋保护意识的认知图景,更使团队在交流过程中明晰后续行动方向,为即将开展的实践活动奠定了数据基础与民意支撑。

图为实践团成员对浴场工作人员进行访谈
执帚护蓝:逐海浪净滩涂,践青春初心
循着前日访谈中收集的民意期盼,8月26日的朝阳刚为海面镀上金边,实践团成员便带着工具奔赴浅水湾浴场,以“净滩行动”践行海洋保护的初心。团队成员们弯腰俯身,沿着滩涂的褶皱、礁石的缝隙与浅水区的边缘,将塑料瓶、废弃渔网等海洋垃圾一一拾起,再细心分类收纳。指尖沾染的泥沙,是与海洋最亲密的对话;袋中渐满的垃圾,是青春守护的坚实印记。这份执着不仅让海滩重拾洁净容颜,更如一束微光点亮了周围游客的心,感召多名群众加入清理行列,使“海洋保护”理念化作共同行动,在浪花与协作中,传递着守护蓝色家园的责任意识与坚定力量。

图为实践团成员捡拾沙滩上烟头

图为实践团成员清理白色垃圾
循海传知:设站点强宣传,聚科普星火
净滩行动的余热未散,8月27日,浅水湾浴场已掀起新一轮环保宣传的热潮。实践团成员把握时机,在浴场设立宣传站点。一幅幅主题海报在海风中招展,宛若打开一本本海洋保护的生动画册。实践团成员承担起海洋科普的职责,一方面向游客与居民普及海洋生态保护知识,耐心解答疑问;另一方面,结合化学、环境等专业知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与鲜活案例,系统阐释化工产品从生产到废弃过程中对海洋的潜在影响,引导公众明晰污染源头、理解生态危机。此场科普互动,不仅让海洋保护知识随海风深入人心,更让 “科学护海”的理念在公众心中扎根,收获了广泛认可与赞誉。

图为实践团成员对当地游客宣传环保知识
聚智谋远:秉初心谋众策,绘美好未来
当日暮色降临,实践团成员围坐一起,将数日实践收获化作热烈讨论。团队成员循着时间脉络,系统梳理调研数据里的民意倾向,复盘净滩行动中的点滴感悟,总结活动中的经验与思考。在思想的碰撞中,实践团成员对海洋保护达成高度共识,蔚蓝海域的守护,绝非一人一时之功,需要政府、企业与社会公众同心同向、合力同行,共商将短期实践引向长远,使环保宣传声入人心,令滨海垃圾处理机制更趋高效,促净滩公益活动走向常态化。
潮起潮落间,海洋生态保护始终是维系地球生命共同体的关键命题。知行合一,久久为功,其成效依赖于全球对海洋可持续发展的共同坚守,更需汇聚各方力量,筑牢蓝色生态屏障。通过此次“三下乡” 社会实践,实践团成员不仅在滩涂之上见证了海洋生态的现状,更通过调研、行动与科普,深化了对保护紧迫性的认知,坚定了守护蓝色家园的决心。未来,无论是日常践行低碳生活以减少海洋污染,抑或走进社区、校园持续开展科普宣传,实践团成员都将以实际行动践行承诺,切实推动“守护海洋”从理念转化为广泛共识,从具体行动发展为常态实践,用青春力量为这片蔚蓝构筑坚实屏障,让碧海清波永续流淌。
来源:燕山大学
编辑:鲁良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