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尖记录成长,脚步丈量远方。社会实践栏目聚焦河北大学生社会实践动态,持续推送各高校学子深入基层、服务社会、探索调研的实践成果。在这里,你将看到青年学子用脚步丈量燕赵大地,以专业知识回应现实需求,以创新实践展现时代担当的真实记录,快来跟随他们的视角,见证河北大学生们知行合一的担当与力量!
7月15日到7月21日,“燕赵纸韵实践团”深入河北丰宁满族自治县、蔚县、邢台以及天津等地,开展非遗剪纸文化宣传与调研活动。团队通过走访民间剪纸艺人、体验传统技艺、参观当地文化博物馆等形式,向当地群众以及青少年普及剪纸艺术的文化和价值,助力非遗传承。同时,团队结合新媒体传播,记录剪纸技艺的独特魅力,推动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此次活动不仅增强了公众对非遗剪纸的关注,也为乡村振兴与文化传承贡献了青春力量。
7月15日,团队满怀崇敬之心走进丰宁满族自治县,拜访了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张冬阁老师。在充满艺术气息的工作室里,团队成员与张冬阁老师进行了关于剪纸和满族文化的交流访谈。采访结束后,张冬阁老师带领着团队成员参观了其丰富的艺术作品。

团队成员与张冬阁老师进行交流访谈
在张老师的带领下,团队有幸近距离观赏了凝聚其毕生心血的恢弘之作——《满乡风情彩绘卷》这幅长达22米的手工彩绘长卷,以剪纸艺术为基底,融合满族传统绘画技法,将萨满祭祀、狩猎节庆等民俗场景娓娓道来,堪称一部“流淌在纸上的满族史诗”。

张冬阁老师为我们展示《满乡风情彩绘卷》卷二部分
参观结束后,张老师指着作品中的八旗图案、皮袄装束动情地说:“这些剪纸里藏着满族的狩猎文化、萨满信仰。”在他自筹资金建立的家庭博物馆中,7000余件藏品不仅展示了丰宁剪纸的演变,更呈现了中国剪纸艺术的完整脉络。临别时,张老师嘱咐团队成员:“年轻人会用新媒体,这就是传承的力量。”这句朴实的话语,让成员深感责任重大。

团队成员与张冬阁老师合影留念
7月16日,团队来到了“中国剪纸艺术之乡”——蔚县。漫步在古色古香的街道上,两旁店铺琳琅满目,剪纸作品精美绝伦,从花鸟鱼虫到人物故事,无不栩栩如生。成员亲身体验了剪纸制作,感受到这门古老艺术的独特魅力。街头艺人的巧手翻飞,瞬间将红纸化作生动画面,令人叹为观止。

团队成员参观中国剪纸第一街
在蔚县,团队有幸采访了蔚县剪纸代表性传承人高阳老师。高老师带领团队成员体验了蔚县剪纸独特的刻刀工艺和染色工艺。先用刻刀在宣纸上镂出精细纹样,再用毛笔蘸取矿物颜料层层渲染。当看到素白的剪纸在笔下渐渐绽放出绚烂色彩,团队成员不禁为这项“以刀代笔,以色传情”的技艺所折服。

团队成员采访高阳老师

团队成员体验刻刀工艺

团队成员体验染色工艺
在蔚州博物馆,团队参观了丰富的剪纸藏品,深入了解蔚县剪纸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每一幅作品都承载着匠人的心血,诉说着古老的故事。通过这次参观,团队对蔚县剪纸的艺术价值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团队参观蔚州博物馆
7月18日,团队转赴邢台。在郭守敬纪念馆,成员惊喜地发现这位元代科学家在天文仪器制作中,竟运用了类似剪纸的镂空技艺。邢台博物馆的民俗展区里,那些用于祭祀、婚庆的传统剪纸,让团队看到了这项艺术与百姓生活的紧密联系。

团队参观郭守敬纪念馆
7月19日,团队在天津街头展开问卷调查。令人欣喜的是,超过80%的受访者表示了解剪纸艺术,年轻人更对创新剪纸产品表现出浓厚兴趣。一位大学生告诉成员:"如果把剪纸做成文创产品,我们更愿意购买和传播。"

团队成员对路人进行问卷调查
20日,团队拜访了天津剪纸艺术家杨洪顺老师。杨老师带领着团队参观了宝坻图书馆的天津特色剪纸艺术作品,展示了剪纸艺术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历程,也体现出剪纸艺术的天津特色。

杨洪顺老师为团队成员讲解剪纸创作理念
在工作室,杨老师为团队演示了“批毛技法”,只见他手腕轻转,剪刀在红纸上游走,细密的锯齿纹渐渐显现,一朵栩栩如生的牡丹花跃然纸上。

杨洪顺老师剪纸演示作品
一张红纸,一把剪刀,剪出的是千年文化,传承的是民族智慧。这次三下乡实践不是终点,而是团队投身非遗保护的新起点。期待更多年轻人加入团队,共同守护这些珍贵的文化瑰宝,让传统艺术在新时代绽放异彩!
编辑:息园芳
来源: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