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尖记录成长,脚步丈量远方。社会实践栏目聚焦河北大学生社会实践动态,持续推送各高校学子深入基层、服务社会、探索调研的实践成果。在这里,你将看到青年学子用脚步丈量燕赵大地,以专业知识回应现实需求,以创新实践展现时代担当的真实记录,快来跟随他们的视角,见证河北大学生们知行合一的担当与力量!
7月17日,护理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抗日旧址高平村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并于当日圆满返程。这场集专业服务、红色教育与情感联结于一体的实践,既是护理学子将“护佑生命”的专业初心融入思政教育的生动课堂,更是一堂让“爱国奉献”精神落地生根的成长必修课。
清晨的高平村炊烟袅袅,队员们带着沉甸甸的物资走进老人家中,递上的不仅是米面粮油,更是护理学子对“弱势群体”的牵挂。从物资的挑选贴合老人健康需求,到分发时融入专业护理指导,再到陪老人唠家常时的耐心倾听,每一个细节都体现着“技术服务”与“人文关怀”的融合,也让队员们在实践中深刻体会到:护理的价值不仅在于救治,更在于用专业与真诚,为弱势群体筑牢健康防线。接着,校村双方在村委大院举行了郑重的互赠仪式。两面锦旗的交相辉映,不仅是情感的双向奔赴,更象征着思政教育阵地的延伸——学校与乡村携手,将课堂搬到田间地头,让护理学子在服务中读懂“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深刻内涵,将“为民服务”的种子深深埋入心底。

随后,“石家庄人民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爱国教育基地”挂牌仪式在遗址旁举行。牌匾的悬挂,不仅是对红色资源的珍视,更标志着高平村成为护理学院“思政+专业”实践的固定阵地。未来,这里将持续见证护理学子在历史中感悟职业价值,让“爱国奉献”的精神在实践中代代相传。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护理学院在高平村开展的这场“三下乡”实践活动意义非凡。师生们在专业上从技术服务深化为人文关怀,懂得护理需兼顾专业与民心;在思政上经红色教育洗礼,明晰职业使命与爱国奉献的深刻关联。未来,他们将把基层经验融入专业学习,让护理更贴民生,同时传承红色精神,以“护佑生命、爱国奉献”为行动指南,用实际行动铭记历史、致敬先烈,让青春在守护生命与报效祖国中绽放光彩。

编辑:息园芳
来源:河北经贸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