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校与清华大学联合举办了天格计划卫星数据处理项目研讨会。国家重点人才计划特聘教授、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长聘教授曾鸣、“怀柔一号”极目(GECAM)卫星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熊少林、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党委副书记韩文弢莅临会议。党委书记黄晟会见了与会专家,就天格计划合作前景、合作思路、合作内容进行了充分交流。党委常委、副校长刘英出席会议并讲话。我校科技处和相关学院负责人、相关研究领域教师代表、博士研究生及清华大学天格计划博士生参加研讨会。会议由科技处处长曾艳丽主持。
刘英代表学校对各位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感谢清华大学给予河北师范大学参与天格计划项目的帮助。曾鸣介绍了天格计划的科学意义、发展现状及目前需求。熊少林对天格卫星数据的特点以及科学数据处理要求进行说明。韩文弢讲解了计算机学科在卫星数据处理领域的支撑作用。我校与会人员结合自己的研究领域,就可参与天格卫星数据处理工作的方式及计划与各位专家进行了充分的探讨。
学校高度重视参与天格计划项目的相关工作,与清华大学、河北清华发展研究院先后组织了三次交流。天格计划合作项目的实施,一方面将提升我校在空天信息领域的基础研究能力,从源头解决关键技术问题;另一方面推动探索理工交叉融合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为空天信息产业提供人才支撑。学校将以开展天格计划项目合作为牵引,组建天格实验中心交叉学科平台,推动相关学科交叉融合,开展有组织的科研,主动服务国家和地方重大发展战略,提升项目合作成效。
天格计划简介: “天格计划”,全称“空间分布式伽马射线暴探测网”(Gamma Ray Integrated Detectors, GRID),寓意“天道酬勤,格物致知”,是一项专门用于探测短伽马射线暴的天文探测项目。该项目2016年10月由清华大学发起,天仪研究院为工程任务总体,联合国内外高校相关院系共同研制、开发短伽马射线暴探测微小卫星。目前“天格计划”合作组已有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四川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高能所、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中心等20余所高校和研究所共同参与合作。天格计划的目标是利用微小卫星搭建全天伽马射线监视网络,用以探测和定位来自宇宙的一类极端天文现象——伽马射线暴。天格计划预计利用30颗立方星在500-600公里的低地球轨道进行组网。不同于传统大卫星搭载大载荷的天文项目形式,天格计划通过立方星组网的形式,不仅可以实现类似的功能,还能降低风险与成本。
来源:河北师范大学
编辑:孙埔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