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及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把握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围绕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新的文化使命,适应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新形势,运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新技术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运用AI、微视频讲述爱国主义故事、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将爱国情、强国志和报国行融为一体。
2024年7月27日—30日,河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主任李亚青、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孙贵珍、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夏鑫及青年学生等十余人组成的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团,秉承着“厚植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的目标,在河北省保定市阜平城南庄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和骆驼湾、顾家台开展:沿着习近平总书记国内考察的重要足迹拍摄微电影、大学生场馆里的思政课、《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宣传等暑期社会实践。
首站,实践团抵达了庄严肃穆的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馆内那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一件件承载着厚重历史的文物,仿佛将大家带回了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通过参观学习,大家深刻感受到了革命先辈的英勇无畏和无私奉献,毛主席的“为民谋略”,聂荣臻元帅对老百姓的“百般牵挂”,也深刻读懂了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此次参观学习,不仅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更是一次信念的传承,点燃了实践队员在新时代继续发扬中国革命道德、坚守为民初心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在参观学习之后,实践团创新性地开展了“行走的大思政课”活动,一场别开生面的“大思政课”在纪念馆内拉开帷幕。马泽垚同学结合所学专业知识,将革命历史与时代背景相融合,让理论知识与生动实践相结合,用青春的语言讲述红色故事,传递爱国情怀。这场特别的思政课展现了青年学子的风采,同学们通过自己的视角和感悟,讲述红色故事,传递革命精神,从而更加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代代相传,在年轻一代中生根发芽。
第二站,实践团来到了骆驼湾。这里曾是总书记牵挂的地方,如今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24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施行。于是,在这里,成员们各自组成两个小分队向村民们发放《中华人民爱国主义教育法》宣传单,并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和生动形象的案例向他们传递爱国主义教育法的意义与内涵,用实际行动践行“法治进乡村”,用实际行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便于让爱国主义的种子更好在乡村大地上生根发芽。
2012年12月29日—30日,习近平总书记冒着零下十几摄氏度的严寒,踏雪前往阜平看望慰问困难群众,了解真实情况。在连夜听取当地工作汇报、看望困难农户、与干部群众促膝长谈期间,总书记向全党全国发出了脱贫攻坚的动员令。所以,在发放传单之余,团队成员们还进行了深入的调研访谈活动。他们走访了村民家中,了解总书记讲话后12年来村里的变化情况,特别是蔬菜水果种植业的发展状况。村民们热情地分享了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讲述了在党的领导下骆驼湾村发生的巨大变化。这些生动的案例和数据让实践团成员们深切感受到了党和国家对农村地区发展的关心和支持,感受到了乡村振兴的蓬勃生机和无限希望,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农村的勃勃生机。
此次暑期社会实践,使团队成员在追寻革命先辈足迹的过程中,坚定了理想信念,增强了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它不仅加深了我们对国家发展、社会变迁的认识,更进一步加深了我们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知和理解,激发了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的决心与信心。让我们携手并进,在新时代的征程上,继续发扬中国革命道德,坚守为民初心,以实际行动践行青春誓言,共绘祖国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