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积极构建“大思政课”格局,进一步加强新医科建设,在我校党委副书记张学良的部署和指导下,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李德臣带领思想政治教育教研室骨干力量具体落实,结合我校实际,在思政课中加强医德医风教育,打造马克思主义学院首堂特色思政课堂——《树高尚医德,塑良好医风,从“心”开始,做中国好医生》。
9月3日,为进一步完善特色思政课堂形式与内容,马克思主义学院召开集体备课会。学校党委副书记张学良,学校党委宣传统战部部长王海民、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李德臣、学生工作处处长张文军、基础医学院党委书记梁莉及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原党委宣传统战部部长于多珠出席备课会。备课会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吴柏军主持,思想政治教育教研室全体教师参加。
《树高尚医德,塑良好医风,从“心”开始,做中国好医生》一课以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为基本逻辑,梳理古今中外医德思想发展历程,解读医德医风的基本内涵,论述当代医德医风建设的重要性,注重结合我校发展史,勉励同学以承医精神为引领,争做兼具仁心仁术的中国好医生。各位专家、领导对课堂给予肯定,并给予指导建议。第一,红医精神属于红色卫生事业的精神文化,既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延续,又深深地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应将其与文化自信高度融合,增强学生文化自信。第二,我校在充分发扬和继承红医精神的基础上,孕育出“政治坚定、仁爱至诚、敬佑生命、甘于奉献”的承医精神,培育出一代代优秀学子,他们奋战在医疗事业各条战线,课程应充分挖掘我校校史和校友资源,为学生打造一堂生动鲜活的思政课。第三,利用多媒体资源,融合我校师生抗疫志愿活动、冬奥志愿活动,为新生树立标杆榜样。张学良强调,要从构建医学院校“大思政课”的高度出发,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整合学校各项资源,将开好、讲好、学好思政课作为医学院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帮助学生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师们对学校领导的支持与鼓励表示感谢,表示将以此次特色课堂为起点,讲好契合时代呼唤、适应实践要求和满足医学生期待的思政课,打造德化人心系列特色课堂。
9月5日至11日,思政课教师在开学第一课中开展特色教学。其中,吴柏军副教授在中医专业授课中重点介绍了我国传统医德集大成者孙思邈提出的“大医精诚”理念,勉励学生不断修炼仁心与仁术,成长为“精”和“诚”兼具的“大医”。思想教育教研室主任王经纬副教授在麻醉学专业授课中,充分阐释建校七十多年来形成的“政治坚定、仁爱至诚、敬佑生命、甘于奉献”的承医精神,帮助学生从学医之初就埋下大爱无私的种子。孙丽红副教授在医患沟通课程中以卫生法规作为切入点,告诫同学们要坚守从医底线,树立良好医德。陈攀宇讲师从医学是什么的本源出发,论证医学不仅具有科学性,同时也具有社会性和人文性,即医学是人学,让学生理解医德的重要性。彭馨讲师为临床专业学生着重讲述我校优秀学子驰援武汉的感人事迹,并希望学生以“德不近佛者不可以为医,才不近仙者不可以为医”时刻警醒自己修技修德。周笛老师以护理教育创始人提灯女神南丁格尔为例引导护理学生增强对本专业的认同感与责任感。
思政课结合医德教育,有利于用好课堂主渠道擦亮医学生的从医底色,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人民群众健康守护者和医疗卫生事业接班人。马克思主义学院将继续以“大思政课”的视野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坚持“四贯通、四结合”,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