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瑟挥弦意气时
知行无界筑梦知
三年来
她以“好奇”为帆,以“实干”为楫
于英语竞赛中折桂
在创新赛场间争锋
最终成功保研清华大学
在南国热土上,开启人工智能的新征程
让我们一同走进张熠璇的成长之路
个人简介✦

姓名:张熠璇
学院:悉尼智能科技学院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保研院校: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
保研专业:数据科学和信息技术
绩点:4.19/5.00
综合排名:1/118
奖学金:
连续三学年获得国家奖学金
2023年度、2024年度创新创业奖学金
2022-2023学年校综合二等奖学金
2022-2023学年单项奖学金
2023-2024学年单项奖学金
所获荣誉:
2024-2025学年河北省省级三好学生
2022-2023学年校级“三好学生标兵”
2023-2024学年校级“三好学生标兵”
2022年度校级“优秀团员”
2023年度校级“优秀团员标兵”
2024年度校级“优秀团员标兵”
党委宣传部融媒体中心2023-2024学年“优秀学生干部”
党委宣传部融媒体中心2022-2023学年“优秀学生记者”
科创竞赛获奖:
2023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国家级特等奖
第十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国家级二等奖
2023年“外研社•国才杯”全国大学生外语能力大赛国家级三等奖
第十四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省级一等奖
2025年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省级三等奖
2025年“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省级三等奖
学生工作: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204班班长
党委宣传部融媒体中心影视部副部长
座右铭:莫向外求,但从心觅。
张熠璇所获部分荣誉证书
认清自我,锚定目标✦
自踏入大学之初,张熠璇心中便种下了保研的种子。待到大一下学期时,当她了解到自己的专业成绩为全专业第一时,她十分振奋,这份实打实的成绩不仅让她清晰地看清了自己的实力,更让最初那颗“想要保研”的种子彻底坚定下来,铆足了劲儿向上生长。也正是这份底气,加上对顶尖学府学术氛围的向往,指引她南下深圳这座科技名城,奔赴下一场山海。

张熠璇生活照
格物于行,功不唐捐✦
若论学业上真正的挑战,并非某一门课的艰难,而是期末周时多线程作战带来的高压。 面对几门主干课程考试与各种课程论文提交日期的密集重合,张熠璇坦言压力巨大。她的应对策略朴实而高效——“借助环境,反向约束”。
“在宿舍容易分心,而图书馆的氛围能让我立刻进入状态。”张熠璇说道。因此自认并非高度自律的她,选择在期末周将主战场转移到图书馆。面临着图书馆“人多座少”的情况,她需要督促自己早起,这便成为了她对抗惰性的强大外力。在图书馆的静谧空间中,无论是刷题、背书还是撰写报告,专注的环境都让她事半功倍。
这段经历让她深刻认识到:学习的策略不仅在于努力学习,更在于主动为自己选择一个能驱动行为的环境。这种通过“设计外部约束”来保障“内部执行力”的思维,不仅让她平稳度过每一个期末,也成为了她应对保研的有力武器。

张熠璇生活照
笃行不辍,洞见不凡✦
对张熠璇而言,相机不仅是记录校园生活的工具,更是她观察世界、调节生活的另一双眼睛。
在党委宣传部融媒体中心影视部,她从幕后拍摄到统筹策划,从记者变为副部长,完成了从执行者到组织者的蜕变。长期的拍摄实践,增加了她的感知能力,让她学会了在观察与实践中自我调节。这样的心态,也延续到她的学习中,使她在紧凑的保研准备中仍能保持平衡。张熠璇的经历证明,真正的优秀,是在笃行不辍中打磨专业利刃,亦能沉浸在热爱之事中放松身心。

张熠璇生活照
同侪共济至山巅✦
通往顶尖学府的征途,从非一路顺风。面对热门专业方向的激烈角逐、面试机会稀缺的巨大压力,她并非孤军奋战。在那段焦虑的日子里,是同学的鼓励给予了她力量,成为了她的“解压阀”。正是这份相互扶持的温情与那份坚韧不拔的毅力,让她最终迎来了清华大学的邀约。

张熠璇参加挑战杯(左)
经验分享✦
张熠璇认为,高效学习不仅在于努力,更在于策略。
针对平时
1.既然无法预知别人的成绩,那就尽力提高自己的分数,先尽人事而后听天命。我们应该认真对待每门课、每次考试、每份作业,同时要善于与老师沟通、向学长学姐请教,打破信息差。经常与自己的学长学姐交流专业课程知识,了解每门课程有哪些重点,期末考试的形式是什么,并且积极向保研成功的学长学姐请教经验。同时要敢于与老师交流自己的问题与想法,并且可以加入实验室提高自己的科研经验和水平。
2.针对英语学习,张熠璇认为应在平时多说多用。作为第二语言使用者,多给自己创造练习的机会和接触英语的环境。比如,平时自己也可以多听听英文歌和语料、看看英语视频等,使自己熟悉英语环境。同时,也可以自己和自己或好朋友用英文对话交流,think in English。
针对考试
“学习与考试是两回事,要有技巧地应对不同考核形式。”张熠璇说道。了解考核形式很重要,要有技巧地、有目的性的去应对评分重点。
学姐寄语✦
很久以前,我在清华教室中看到过这样一条校友捐赠寄语:“我可以告诉你当年我也一样郁闷吗?”这句话曾经带给了我很多力量。无论我们当下面临着什么样的选择、身处于怎样的境遇,都请相信:这样的路,每个人都曾或将走过,也终会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
同样地,还有一句赠言与之相配,也想送给大家:“不可因压力和郁闷就放弃,坚持再坚持!”前途似海,来日方长,愿你我的未来都美好欢畅。
来源: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编辑:丛昱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