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风采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人物风采>>正文
 
【冀青榜样】燕山大学马鸣啸:撰论文、筑公益,材料学霸的“青春进阶之路”
2025-11-10 17:29  

燕大榜样

为全方位展现燕大学子的奋斗风貌,深入挖掘各领域燕大学子的成长故事,弘扬燕大人“奋斗基因、工匠精神、卓越品质、家国情怀”的文化品格,燕大榜样栏目精心打造“学海领航、知行躬行、艺体风华、赤子担当、砺行致远、笃行不倦、拓路先锋、科研菁英”八大主题系列,以多维度、立体化视角讲好燕大学子故事,让每一个在专业领域执着探索、在人生道路上勇毅前行的身影,汇聚成新时代燕大人的精神图谱。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知行躬行”系列,跟随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马鸣啸同学,看他如何用实际行动诠释青年的初心使命,用青春热血书写新时代的奋斗答卷

图片

马鸣啸,男,满族,中共预备党员,就读于燕山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现已推免至四川大学高分子学院攻读硕士学位。入学以来担任班长、曾任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务中心负责人、材料类24-5班新生班主任。主持国家级大创项目两项,发表SCI论文一篇,申请发明专利一项。获得河北省优秀社会实践个人、燕山大学三好学生、燕山大学优秀学生干部、燕山大学优秀共青团员、燕山大学优秀共青团干部等荣誉称号十余项多次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与燕山大学学业奖学金

初心如磐,跟党前行

作为一名中共预备党员、党务中心负责人,马鸣啸始终以“一点光亮、一颗赤心”践行使命,组织策划党团活动数十场,凝聚青年力量。他以“敢想敢做、善做善成”为信念,在思想淬炼与行动担当中不断成长。

图片科研攻坚,敢闯敢创

师从梁永日教授,聚焦“柔性电黏附复合材料”前沿方向,他累计投入实验超1000小时主持两项国家级大创项目。创新引入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实现低压电黏附性能突破至12kPa,达国际领先水平,并大幅降低制造成本。通过实验室与企业实习的历练,他熟练掌握了包括铁电分析仪、万能试验机等在内的十余种材料测试与表征仪器。相关成果以第一作者发表于SMS期刊申请国家发明专利一项

以赛促学,锤炼本领

他积极参与“挑战杯”“互联网+”“化工实验大赛”“金相大赛等各类竞赛20余项,获燕山大学“挑战杯一等奖等多项荣誉。在竞赛中,他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深度融合,不断优化实验方案,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了“以学促赛、以赛促创”的良性循环。

图片

服务为本,责任在肩

聚焦社会议题,带队开展“自闭症儿童教育现状”调研,撰写报告3万余字,推动建立“小橘灯”助残志愿服务基地,团队事迹获《中国青年报》报道。个人获“河北省优秀实践队员”,团队获“冀青调研大赛”二等奖。他还积极参与马拉松、迎新、公益献血等志愿服务,践行“荧荧之火,照亮他人”的信念。

图片从思想引领的党务先锋,到科研攻坚的创新能手,再到躬身实践的服务标兵,马鸣啸以“知不足而奋进”的姿态,在学业、科研与责任担当中步履不停。他在高分子材料领域突破技术壁垒,于公益实践里传递温暖微光,用行动诠释了青年学子“望远山而前行”的成长底色——既怀深耕专业的定力,亦存兼济社会的温度,是同龄人中“全面发展、追求卓越”的生动范本。

来源:燕山大学

编辑:丛昱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