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红韵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燕赵红韵>>正文
 
【色彩纷呈】河北工程大学:在河工程自由飞翔!校园鸟类图鉴来了~
2025-11-09 12:12   https://mp.weixin.qq.com/s/qLq

“叽叽喳喳”“布谷!布谷!”

树梢轻颤,湖面泛波

一道身影掠过天空

原来是河工程的“神秘校友”

又来和我们“贴贴”啦

这份独家《校园观鸟指南》

带你认识这些

藏在湖畔、林荫里的可爱 “邻居”

原来校园里的生机

远不止教室和猫学长~

快收下这篇推文

拉上好朋友一起

在校园偶遇它们!

校园鸟类图鉴

白头鹎

鹎科鹎属,别名白头翁,“三有” 保护动物,在全国大部分地区都能见到这位"白发"歌唱家, 以昆虫、植物果实和种子为食,对农林有益。

限定皮肤:

白头鹎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白头”,头顶后方有一块明显的白色羽毛,就像人类的白发一样,因此得名"白头"鹎。它们眼睛周围有一圈不明显的白色细纹,像是精心描画了眼线。

赤麻鸭

别名黄鸭,中大型游禽,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赤麻鸭性喜集群,常栖息于内地河流、湖泊等水域,以各种谷物、昆虫、甲壳动物、蛙、虾、水生植物为食。

限定皮肤:

赤麻鸭通体呈黄褐色,雄鸟在繁殖期下颈基部有一圈窄的黑色颈环,雌鸟羽色较淡且无此颈环,在没有脖环的情况下,一般雌鸭脸会是浅色的,雄鸭是深色的。它凭借着圆润的身形、温暖的棕黄色羽毛,以及那憨态可掬的模样,被网友亲切地称为 “可颂面包鸭”。

家燕

燕科燕属,是常见的夏候鸟,常栖息于人类居住环境附近,因善于在空中捕食飞虫而闻名。

限定皮肤:

它堪称鸟类服饰文化界的“衣哥”,拥有闪金属光泽的墨蓝色外套,栗红色的围脖,雪白的裹腹“衬衫”,配之以柳叶般的尖细翅膀,标准“V”字的叉形尾,宛若穿着燕尾服的“空中绅士”。

小䴙䴘

䴙䴘科小䴙䴘属,“三有”保护动物,似鸭而非鸭,体型短胖,能在水面短距离“奔跑”,受惊吓和觅食过程中会快速潜入水中,这种习性给它们带来一个“绰号”:王八鸭子。它常栖息于淡水湖泊、池塘等水域,也见于水流缓慢的江河和沿海芦苇沼泽中,擅长潜水,以水生昆虫、小鱼、虾等为食,是我国常见的水鸟之一。

限定皮肤:

它冬夏二季有两副模样,夏季时上头部为黑褐色,下头部及颈侧为醒目的红棕色,身体其余部分绝大多数为灰褐色,部分羽毛尖端覆以白色,为繁殖羽。而冬季,则下头部及颈侧唯一引人注目的红棕色将褪成低调的灰色和栗色。值得注意的是,它无论如何在水中捣腾,羽毛始终松软如丝。

金眶鸻

它只有拳头大小,是我国最小的鸻鹬类水鸟之一,常栖息于湖泊沿岸、河滩或水稻田边,以昆虫、蠕虫、蜘蛛等小型无脊椎动物为食。

限定皮肤:

金眶鸻身披与滩涂泥地相融的灰褐色“隐形衣”,顶着一张极具戏剧感的“脸谱”,眼睛周围镶着一圈耀眼的 “金眶”,像涂了 “土豪金” 眼影;后面还跟着一条浓黑 “眼线”,活像戴了半面罩,又萌又机警。

大杜鹃

杜鹃科杜鹃属,常被称为 “布谷鸟”,“三有”保护动物。大杜鹃是著名的巢寄生鸟类,自身不筑巢、不孵卵,而是将卵产在其他鸟类(如苇莺、麻雀等)的巢中,由寄主代为孵化和育雏。它以昆虫为食,尤其嗜吃松毛虫等林业害虫,对农林有一定益处。

限定皮肤:

它浑身披着一件石板灰色的 “外衣”,像是一位神秘侠客。腹部具黑褐色横斑,像是特意画上去的时尚条纹装饰,眼睛虹膜为黄色,尾巴偏长,尾羽呈褐黑色,末端有白色小斑点,就像给尾巴镶上了一圈漂亮的白边。

白鹡鸰

鹡鸰科鹡鸰属,“三有”保护动物。白鹡鸰是常见的小型鸣禽,能走着绝不起飞,多栖息于开阔地带的水边、道路旁,主要以昆虫为食,包括蚊、蝇、蝗虫、金龟子等,是名副其实的“农田卫士”。它们鸣声清脆响亮,常发出“zilin-zilin”的连续叫声,边飞边鸣,颇具辨识度。

限定皮肤:

身形纤细,尾长而常上下摆动,飞行呈波浪状,姿态轻盈灵动。黑白分明,额、脸颊、腹部及尾下覆羽为纯白色,头顶至后颈黑色,上体灰色或黑色,两翼具白色斑纹,外侧尾羽白色,飞行时尤为醒目。

戴胜

戴胜科戴胜属,“三有”保护动物,因外形独特,叫声音似“咕咕”,繁殖期雌鸟会分泌有异味的物质用于育雏防御,也被称为“臭姑姑”。戴胜是常见的鸟类,栖息于开阔的田园、林地等环境,以昆虫为食,与啄木鸟啄不同的是,它们啄的对象通常不是树干,而是土壤地面,小河小沟甚至是粪堆里。

限定皮肤:

戴胜头顶蒲扇状冠羽,冠羽总是28根羽毛不多不少,平时收拢着,像个小背头,兴奋时展开;喙细长而向下弯曲,体羽上体呈棕褐色,翅和尾有黑白相间的横斑。

苍鹭

鹭科鹭属,大型涉禽,是我国鹭类中最大的一种,“三有”保护动物。它常栖息于水域附近,常在浅水中长时间停立不动,眼盯着水面,发现食物后迅速用喙捕食,以鱼类、两栖类等为食,甚至连蛇类都是它们的盘中餐。

限定皮肤:

苍鹭全身青灰色,前额和冠羽为白色,枕部的黑色冠羽好似辫子。肩羽较长,头侧和颈部为灰白色,喉下颈部羽毛长如矛状,其中央还有一条延伸至胸部的黑色纵纹,其间有黑色条纹或斑点。

喜鹊

鸦科鹊属,“三有”保护动物,是我国常见的鸟类,适应力强,栖息于城市、乡村等多种环境,被视为吉祥的象征。喜鹊是杂食性鸟类,喜食昆虫、垃圾、植物等各种食物。

限定皮肤:

从外形上看,喜鹊堪称鸟类中的“时尚达人”,身着“礼服”,头顶至后颈的黑色羽毛泛金属光泽,背部羽毛在阳光下会折射出蓝紫色,腹部白色,黑白对比的体色让它们在任何环境中都格外醒目。尾远较翅长,呈楔形。

灰椋鸟

椋鸟科椋鸟属,俗称“小白脸”,“三有”保护动物。灰椋鸟是常见的鸟类,常在草甸、河谷、农田等潮湿地上觅食,休息时多栖于电线上、电柱上和树木枯枝上,以昆虫、植物果实为食。性喜成群,除繁殖期成对活动外,其他时候多成群活动。

限定皮肤:

头顶至后颈黑色,额和头顶杂有白色,颊和耳覆羽白色微杂有黑色纵纹。上体灰褐色,尾上覆羽白色,喙橙黄色,尖端黑色,脚橙黄色。

珠颈斑鸠

鸠鸽科斑鸠属,因为长相和家鸽类似,因此经常被叫做野鸽子“,三有”保护动物。珠颈斑鸠是我国常见的留鸟,杂食性鸟类,常栖息于城市、乡村的林地、草地等环境,随地大小“蛋”,会把家安在居民家中的任何地方,比如阳台、花盆、鞋盒甚至是晒在外边的衣服等地,几根简陋的树枝便能成窝。

限定皮肤:

它颈部有黑白相间的珠状斑纹,犹如戴了亮闪闪的珍珠项链一般,这也是“珠颈”的来历。整体羽色呈粉褐色,翅膀有“暗花纹”。

绿头鸭

鸭科鸭属,“三有” 保护动物,常栖息于淡水湖泊、河流、沼泽等水域,迁徙性鸟类,常集群活动,以植物种子、昆虫、鱼虾等为食,是我国常见的游禽,也是家鸭的祖先之一。

限定皮肤:

雄鸟头部呈金属绿色,颈部有白色环带,翼镜蓝紫色,尾上、下覆羽黑色,嘴黄绿色,脚橙红色。雌鸟嘴橙黄色,贯眼纹黑褐色,羽色棕褐,具斑驳纹理。

斑嘴鸭

鸭科鸭属鸟类, “三有” 保护动物,常栖息于河流、湖泊、沼泽等水域,善游泳,常集群活动,主要以水生植物种子、昆虫、软体动物等为食。

限定皮肤:

通体以棕褐色为主,头侧淡黄白色,具深色贯眼纹,最显著特征为嘴端具鲜明的黄色斑块,繁殖期雄鸟黄斑顶端常有一黑点,故得名“斑嘴”。翼镜呈蓝绿色并带紫色金属光泽,飞行时翼上白色三级飞羽亦清晰可见。

大天鹅

鸭科天鹅属,大型水禽,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常栖息于湖泊、河流等开阔水域,以水生植物、软体动物等为食,是迁徙性鸟类,冬季常出现在我国北方结冰的水域。

限定皮肤:

通体白色,仅头稍沾棕黄色;虹膜暗褐色。喙黑色,上喙基部黄色,喙端黑色,喙基部粉红色,跗跖、蹼、爪也为黑色。幼鸟全身灰褐色,头和颈部较暗,下体、尾和飞羽较淡。雌雄同色,雌略较雄小。

黑水鸡

秧鸡科水鸡属,别名红骨顶,“三有”保护动物,常栖息于沼泽、湖泊、稻田等水域周边,善游泳,亦善飞行,飞行前往往需要在水面助跑一段距离,也会通过潜水逃避敌害,常以水生植物、昆虫、小型水生动物等为食。

限定皮肤:

通体黑褐色,翼上具白色斑纹,头部额甲红色,故名红骨顶。喙红色且端部黄色,脚黄绿色,雌雄同色。

环颈雉

雉科雉属,也称野鸡,“三有”保护动物,常栖息于农田、草地、林地等环境,以植物种子、昆虫、农作物等为食,它们的脚爪强而有力,既能够飞奔,也能张开翅膀在树丛间飞越穿梭。

限定皮肤:

雄鸟羽色艳丽,头部红色,颈部有白色环带,体羽具红、褐、黄、黑等多种色彩,尾羽长;雌鸟羽色棕褐,具斑驳纹理。

鸟类知多少

Q: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和 “三有” 保护动物,到底有啥区别?

A: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属于《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是生态中 “重点守护对象”,比如咱们校园里的赤麻鸭、大天鹅,猎捕、伤害、交易它们都可能触犯刑法,处罚更严格;“三有” 保护动物:指《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中的鸟类(比如白头鹎、戴胜),虽不是 “重点级”,但对农林、科研很重要,同样不能随意捕捉或伤害。

Q:名字里不带 “鸟” 字旁的鸟类,你能说出几种?

A:答案在文中!你找到了吗?

Q:为什么说鸟类是校园的 “生态名片”?

A:鸟类是生态环境的“敏感指标”。 从游禽(赤麻鸭、小䴙䴘)到涉禽(苍鹭、大白鹭),从鸣禽(家燕、白头鹎)到陆禽(环颈雉、珠颈斑鸠),多样的鸟种能反映出咱们校园内水体、林地、草地等多种生态系统的健康,它们的存在,是校园生态优良的“活证明”。


你看,我们的校园从来不是

“教室-图书馆-宿舍”的三点一线

下次赶课的时候不妨

抬头看看掠过天空的鸟

低头瞅瞅湖边戏水的小家伙

它们,与我们共享一片校园

END

来源:河北工程大学

编辑:兰清婷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