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增强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实效性,构建长效机制,自2012年以来,河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成立实践团队,扎根基层,先后18次赴涞源县开展线上线下主题支教活动,逐步实现大学生支教项目化实施,初步建立了长效机制。
赴涞源开展大学生支教工作概况
2012年寒假期间,学院社会实践服务队按照学校“万名学生进万家”社会调研要求赴涞源县开展相关活动。在当地政府和有关单位的支持下,驻涞源县中庄村,克服天气严寒等困难,进行政策宣讲、入户调研、协助本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等任务,由此拉开了涞源社会实践活动的序幕,并逐步在中庄小学建立了大学生支教基地。截止到2025年暑假,支教团队已先后18次赴中庄村开展支教活动,内容涵盖普法宣传、安全教育、课程辅导、素质拓展等,累计帮扶550余名小学生。团队师生通过支教活动与中庄小学师生和当地的群众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充分体现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

联合社会力量,在实践地“做好事、做实事”
涞源县曾经是国家级贫困县,支教基地中庄小学更是存在物资匮乏、校园设施不完善、贫困留守儿童多等特点。为此,实践团队一方面积极开展力所能及的助贫捐赠活动。另一方面联系社会力量,发挥企业对支教基地的帮扶作用。携手苏宁电器集团、森美能源有限公司等,先后到支教基地开展捐赠活动。2017年暑期支教活动期间,联系森美能源集团负责人到中庄小学实地走访,为中庄小学捐建价值10万余元的标准化篮球场。极大地丰富了小学师生的校园文化生活,提升了该学校的办学能力和水平。

发挥专业特长,推动传统文化进校园
2020-2022三年疫情期间,为进一步普及、宣传中华传统文化,丰富疫情期间山区孩子的居家生活,学院组建 “文化讲堂,线上支教”实践团队,开展以中华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线上支教活动。活动累计历时30天,实践团队结合自身专业特点为中庄小学200余名学生带来涵盖古典诗词赏析、中国文字奥秘等10项课程内容。引导小学生了解、感悟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提升文化自信。

丰富实践内容,促进乡村发展
2025年暑期,学院在原有支教内容的基础上,新增王二小纪念展厅、黄土岭战役遗址参观等红色主题教育活动、中国社科院CSS社会状况综合调查、乡村普法宣讲等内容。力争为涞源乡村发展进绵薄之力。
来源:河北农业大学
编辑:宋楚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