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3年12月首次与华电学子见面,到2025年秋末的持续陪伴,华北电力大学校学生会打造的“权益周报”已走过二十四期旅程。这份诞生于校团委指导、由校学生会生活权益部牵头的线上专栏,从最初的“两周一报”到如今的“每周一刊”,从单一服务模块到“4+5”内容矩阵,用55577次累计阅读、8157次转发的亮眼数据,成为师生口中“有温度、有实效、有新意”的校园服务标杆,更构建起“服务+引领”双轮驱动的校园权益生态。

翻开二十四期“权益周报”,每一期都是对学子需求的精准回应。在“本周预告”里,既有国家宪法日的法治解读、考研季的暖心加油,也有“优质服务月”从“吃住行”三端发力的生活指南;“好物分享”模块如同贴心挚友,从冬日保暖的触控手套、夏日降温的挂脖风扇,到整理书桌的迷你收纳架、应对磕碰的急救包,把提升校园幸福感的小物件送到学子身边;“防诈骗小贴士”更是校园安全的坚实防线,针对冒充客服、兼职陷阱、外卖退款骗局等常见风险,用AI生成朗朗上口的顺口溜——“兼职押金勿轻交,先让交钱是圈套”“中奖退税是诱饵,暴利理财藏骗局”,让防范知识变成易记易传的“安全密码”。
“有困难找权益,有建议投信箱”,早已成为华电学子的共识。周报内嵌的“权益信箱”,通过扫码提交、公众号反馈等低门槛渠道,24小时接收学子诉求。从“十舍六楼洗手间水管损坏”的维修需求,到“教学楼充电插座不足”的设施建议,再到“男生澡堂柜子翻新”的生活关切,每一条反馈都能得到及时跟进。校学生会工作人员会第一时间对接后勤管理处、保卫处等部门,形成“收集-转办-解决-反馈”的闭环机制。如今,校园里规划整齐的电动车停放区、北门新增的智能外卖柜、食堂延长的供餐时间与“大小份”点餐选项,都是“权益信箱”推动问题落地的生动注脚。

让知识“活”起来,让服务“潮”起来,是“权益周报”的创新秘诀。自第二期起,“权益小问答”就以互动形式点缀其中,从“网络不良信息举报电话是多少”到“图书馆自习座位最长使用时长”,从“就业面试中企业不得询问哪些隐私信息”到“地震预警如何设置”,用一题一答的趣味形式,将权益知识、安全常识融入日常阅读。更值得一提的是,周报突破传统思政教育局限,把理论性内容转化为碎片化、场景化的线上专栏:妇女节特刊解读“妇”字从“女+帚”到独立象征的演变,传递巾帼力量;“脆脆鲨大学生”专题从健康饮食、规律作息、情绪管理入手,引导学子关注身心健康;地震预警小课堂则手把手教大家设置预警功能、掌握应对策略,让思想引领在潜移默化中浸润人心。

这份温暖与实效的背后,是校学生会多部门的协同努力。生活权益部牵头调研选题、撰写初稿,办公室打磨文字细节,网宣部设计视觉版面,指导老师严格审核把关,形成“选题-采编-发布-反馈”的全流程机制。从2023年12月探索奠基期的“反馈-回应”基础流程,到2024年11月深化拓展期形成“思想引领、身心健康、校园设施、优化服务”四大方向,再到2025年3月成熟稳定期实现“每周一报”动态更新,“权益周报”的每一次升级,都紧扣学子需求变化。

趣味,让知识深入人心。“权益小问答”如同一颗颗智慧的糖果,自第二期起便点缀其间。每期一题的小问答,紧扣当周主题或校园生活常识(如防诈骗要点、设施使用),以轻松互动的形式,在问答间巩固了知识,也增添了阅读的乐趣。

二十四期耕耘,“权益周报”早已不是一份简单的信息简报,而是连接学校与学子的“连心桥”,守护校园生活的“暖心盾”。未来,这份带着温度的周报将继续创新前行:线上拓展抖音、小红书等传播渠道,让权益知识触达更多学子;线下建立实体专栏,打造“线上+线下”服务矩阵;同时加强与团中央新媒体团队、兄弟高校的联动,朝着“更贴心、更高效、更智慧”的校园权益服务新标杆迈进,为华电学子的成长成才保驾护航,为建设美好校园注入更多“权益力量”。
来源: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编辑:宋楚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