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速递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高校速递>>正文
 
【社会实践】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冀忆领航 星火织梦”实践团开启红色溯源征程
2025-07-15 17:06  

笔尖记录成长,脚步丈量远方。社会实践栏目聚焦河北大学生社会实践动态,持续推送各高校学子深入基层、服务社会、探索调研的实践成果。在这里,你将看到青年学子用脚步丈量燕赵大地,以专业知识回应现实需求,以创新实践展现时代担当的真实记录,快来跟随他们的视角,见证河北大学生们知行合一的担当与力量!

为铭记抗战历史、弘扬伟大抗战精神,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2025年6月21日至6月27日,北华航天工业学院电子与控制工程学院“冀忆领航 星火织梦”实践团,以“领悟中流砥柱作用、感受团结抗战伟力、探究人民战争制胜密码、传承不屈斗争精神”为行动纲领,在院团委书记孙扬老师、辅导员王语嫣老师、何纪萌老师带队下正式开启红色溯源征程,实践团先后奔赴保定军校、留法勤工助学纪念馆、雄县红色文化展览馆等红色教育基地。通过实地参观、多维展示与沉浸体验,追溯烽火岁月,重温党的光辉历程,深刻体悟全民族团结御侮的磅礴力量与中华民族百折不挠的精神内核。

“冀忆领航星火织梦实践团”出征仪式

一文一武·星火燎原铸忠魂

6月21日,实践团踏上寻访红色足迹的旅程,首站来到保定军校旧址。这座被誉为“中国近代将领摇篮”的军事学府,见证了叶挺、董振棠等百余位将军“精武救国”的壮志,站在残存的校门与碉堡前,成员们深入挖掘“为四万万人争人格”的爱国精神内涵。

“冀忆领航星火织梦实践团”在保定军校合照

“冀忆领航星火织梦实践团”成员拍摄“将军摇篮”雕像

“冀忆领航星火织梦实践团”成参观保定军校广场

次日,实践团抵达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纪念馆。通过纪念馆内的《勤工俭学生名册》《留法通讯》等原始文献,成员们系统梳理了周恩来、邓小平、蔡和森等2000余名革命先驱“工业救国”的实践路径。实践团成员在讲解员声情并茂的讲述中深刻了解了这段历史,体会着属于那个时代青年“以知识报国”的坚韧和勇气。

“冀忆领航星火织梦实践团”在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纪念馆合照

“冀忆领航星火织梦实践团”在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纪念馆内

两处纪念地,一武一文,却共同指向一个答案:中国近代的救亡图存,是无数青年以生命为笔、以热血为墨,在历史长卷上写下的“家国”二字。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红色基因就是要传承。”站在保定军校的练兵场与留法纪念馆的档案前,实践团成员深刻体会到:无论以武力护国,还是以知识兴邦,中国青年始终是民族复兴的先锋力量。

淮军公所·忠义长歌启新章

6月23日,实践团成员走进保定淮军公所开展专题调研。这座集军事祠堂与江南戏楼于一体的建筑群,是近代中国军政文化交融的典型样本。实践团成员们登上戏楼,发现多处隐蔽楹联,如“戏台演忠义,沙场见肝胆”“鼓点声声震山河,唱词句句诉家国”。结合《保定戏曲志》记载,淮军将领常常以“点戏”形式激励士气。实践团成员了解到了原来戏楼不仅是娱乐场所,更是革命火种的传递地——从淮军将士的‘武’到后人的‘戏’,变的是形式,不变的是‘家国’二字。”随后,在公所祠堂前,实践团全体成员以青春之名宣誓:“我们将传承淮军‘以武护国’的勇气、戏楼‘以文化人’的智慧,以专业之长铸就新时代‘以德立人、以志报国’的脊梁!让‘武魂文脉’的红色基因,在乡村振兴中焕发新生,在科技创新中彰显力量,在文化传承中永续流传!”

“冀忆领航星火织梦实践团”在淮军公所合照

“冀忆领航星火织梦实践团”在淮军公所戏楼内参观

冀中烽火·地网雄魂壮山河

6月24日,实践团成员踏入冀中平原的红色热土,在冉庄地道战遗址,老槐树下见证信仰的传承。这座始建于1938年的地下防御工事,全长16公里,设有32个出口,11个作战掩体及指挥部,生动体现了冀中人民“以地道为盾、以智慧为矛”的抗战格局。当成员们钻出蜿蜒的地道,炽热的红色之火在学生团员们心中熊熊燃烧,站在刻满弹痕的老槐树下,面对团旗庄严宣誓,高举右拳,重温入团誓词,庄重的仪式,铿锵的声音,充分展示了实践团成员对党的无限忠诚以及初心如磐、奋发有为的决心。

“冀忆领航星火织梦实践团”在冉庄地道战老槐树遗址合照

“冀忆领航星火织梦实践团”在冉庄地道战老槐树遗址宣誓

“冀忆领航星火织梦实践团”进入冉庄地道战内并讲解历史

6月25日,实践团抵达雄安红色文化纪念馆,讲解员的声音铿锵有力:“1943年秋,日军围剿冀中根据地,六连战士在雄县白洋淀畔,以‘刺刀见红、宁死不屈’的作风,七昼夜激战歼敌300余人,被授予‘硬骨头六连’称号!”这场与“硬骨头六连”的铁血军魂跨越时空的对话,不仅让我们听到了六连战士“刺刀见红、宁死不屈”的战斗史诗,更将“爱国如骨、信仰如钢”的精神火种,深深植入实践团成员的心中。

“冀忆领航星火织梦实践团”在雄县红色文化纪念馆合照

“冀忆领航星火织梦实践团”听讲解员讲解铁骨头六连和时局图

当被问及“何为‘家国’的重量”时,成员们凝视遗物,回答道:“冉庄的地道是‘盾’,六连的刺刀是‘矛’——盾护百姓,矛刺仇寇。今天的我们,既要传承‘全民抗战’的智慧,更要践行‘硬骨精神’的誓言。”

“冀忆领航星火织梦实践团”在黄湾嘎子村合照

“冀忆领航星火织梦实践团”在黄湾嘎子村换装体验

6月27日,实践团赴黄湾小学开展“红色+科技”支教活动。基于“对革命先辈的敬仰之火、对探索未知的科技之火、对家国未来的赤诚之火”三重目标,课堂上实践团成员为孩子们讲解了红色经典故事,并通过趣味问答的方式加深对红色精神的理解,还带领孩子们亲手制作简易“无人机螺旋桨”模型,带领他们体验科技创造的乐趣,这一刻,红色传承与科技梦想在课堂上交融,指向同一个目标——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

“冀忆领航星火织梦实践团”在黄湾小学合照

“冀忆领航星火织梦实践团”在黄湾小学支教

此次“三下乡”红色研学实践,不仅是青年学子赓续红色血脉、筑牢信仰根基的生动课堂,更是青春力量响应时代召唤、勇担复兴使命的深刻践行。北华航天工业学院电子与控制工程学院的青年们重温中国共产党引领民族救亡的光辉足迹,深刻体悟到全民族同仇敌忾、共御外侮所凝聚的磅礴伟力。这场实践深刻证明,红色基因的传承并非单向的历史回望,而是青年与历史的双向奔赴——当青年在革命先辈的奋斗足迹中读懂“民族脊梁”的担当,历史的星火也必将在新时代青年的接续奋斗中焕发出照亮未来的璀璨光芒。

编辑:息园芳

来源:北华航天工业学院

关闭窗口